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批准实行“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人口生育率略有上升,达到12.96‰。随后生育率开始下降,从2017年的12.43‰降至2018年10.94‰,2019年出现历史最低10.48‰。据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高达74.5%的中国家庭认为抚育孩童的经济压力太大,不愿再生育二孩。那么,生育一个孩童究竟会给家庭带来多大的经济压力?又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很多学者已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对此展开测度。其中,等价尺度测度方法便是其中理论体系较为完善、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测度方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Deaton)将等价尺度定义为:在效用不变、价格不变前提下,将具有人口特征的家庭(如三口之家)的生活成本同具有人口特征的参照家庭(如一夫一妻家庭)的生活成本关联起来的生活成本指数。早在1895年,恩格尔就曾将食物支出份额作为家庭福利的间接表示提出著名的恩格尔系数,这便是等价尺度分析的最初表现形式。此后,在众多经济学家的不断推动下,育儿成本等价尺度研究逐步发展壮大,延伸发展出Rothbarth模型、Prais-Houthakker模型、Barten模型、Gorman模型和Muellbauer模型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文章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关于抚育孩童对家庭支出产生影响的理论和实证文献,试图从经济成本视角深入理解我国超低生育率现状,并基于2016年CLDS和CFPS以及Engel模型和Rothbarth模型方法展开等价尺度测度,精确估计中国家庭育儿成本等价尺度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与仅有两个成人没有孩子的家庭相比,一孩家庭总支出将提高63.91%至67.62%,二孩家庭总支出将提高139.28%至149.99%(孩均提高69.64%至75%),二孩抚育并未显现“规模经济”,充分证实抚育孩童确实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且家庭育儿成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城镇家庭育儿成本普遍高于农村家庭,城乡家庭间存在基于人口特征的差异化支出偏好。另外基于等价尺度估值数据模拟我国政府实施差异化育儿津贴补助可能对家庭收入产生的影响,通过比较补助前后的基尼系数,发现实行育儿津贴可有效缓解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育儿经济成本,有利于缩小家庭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为更好的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扭转当下低生育率现状,可考虑根据家庭抚育孩童的数目和年龄特征为不同家庭提供适度差异化的抚育补助金或托幼、保育等公共服务,以降低家庭抚育孩童的直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