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州半岛是我国沿海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旱灾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损失重,严重制约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雷州半岛旱灾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汛期,冬、春季节蒸发强烈,灌溉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种植结构不合理等是其主要原因。农业旱灾以冬旱和春旱为主,成灾率、受灾率都很高;且地域差异明显,南部重于北部,西部重于东部。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雷州半岛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根据数学模型和雷州半岛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农业旱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准则层由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因素构成,指标层由:干旱指数、灌溉指数、复种指数、早稻播种面积比例、农业占GDP比重、人均GDP指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人均耕地面积等15个指标构成。运用GIS技术和相应软件建立了农业气象要素数据库、农业与社会经济数据库、农业旱灾灾情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处理,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并采用判断矩阵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数据库和权重分配为指标体系的赋值和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来源和技术支持。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农业旱灾脆弱度,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按脆弱度的大小和变化,将雷州半岛农业旱灾脆弱度分为低、中、高三级。1962~2004年43年期间,农业旱灾脆弱性基本上波动性降低,从高脆弱度向中等脆弱度变化。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早、中期脆弱度最高,70年代中后期脆弱度最低,进入新世纪以来脆弱度中等。雷州半岛农业旱灾脆弱性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即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徐闻、雷州最高,吴川、湛江最低。敏感性和恢复力是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动态变化的两大因素,它们此消彼长,决定了脆弱度的大小,当敏感性居主导地位时,脆弱度增加。当恢复力居主导地位时,脆弱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