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无论是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在国家农业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出现,补贴“黄灯”亮起,粮食生产成本“地板”抬升不断挤压农民收入增长空间,由于东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加之人文和政策环境优越,使得当地农民对土地存有较高的依附性,因此种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养殖业发展相对缓慢,虽然与种植业相比养殖业比较收益更高,但养殖业在成本投入、文化要求及资源禀赋等条件上与种植业存在较大不同,所以农户在种养行为选择上犹豫不决,因此,有必要对农户种养行为进行透彻分析,以期促进东北地区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发展,改变农户生产收益增长乏力的现状,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户受自身生产条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在种养行为选择上更多的是“随大流”,无法根据地区特点和自身条件做出科学妥善的决策,这就导致一部分农户在种养行为选择上具有盲目性,造成自身经营行为转变的失败,另一部分处于观望状态的农户即便在种植业生产难以形成高收益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现有经营状态。改变现有经营行为存在风险,维持现有经营行为不能增收,农户对于是否改变原有的种养模式犹豫不决,本研究为农户化解这种“改”没有科学的参考,“不改”就不能突破瓶颈的矛盾,并提出种养行为选择的标准和依据,进一步细致地指导不同类别的农户按照生产条件量化结果的优劣改善自身种养行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户收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本研究对于政府制定并完善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政策具有科学的参考价值。本文以行为经济学、农户行为理论等为依据,采用理论分析与政策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东北地区农户种养行为选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借鉴已有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确定了农户种养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即属性),以各属性在东北地区的平均水平为参考点,使用前景理论模型按照清晰数和语言短语型数值分别对各属性和参考点进行规范化计算以消除单位影响,接下来,计算每个方案下各属性针对于参照点期望的收益和损失,进而建立收益损失决策矩阵,再次,依据农户种养行为决策损益矩阵考虑其对于收益和损失的不同风险态度,得出每个方案针对各属性的前景值,最后根据简单加权原则计算各前景值所对应的综合前景值,综合前景值越大代表农户进行种养行为调整越合理,农户根据自己所对应的综合前景值得大小即可自主做出相对最优的行为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当农户的土地规模、劳动力数量、投入成本及收入处于较高和较低水平时,将生产资源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调整更加合理;当分析指标处于中间水平时,农户生产资源向畜牧业的调整就不合理;另外,从排序结果中还可发现,对于语言短语形式的影响因素不同特点的农户也表现出差异化的行为,当农户农文化因素处于“中等”和“较好”水平时进行种养行为的调整更为科学合理;当政府的政策水平(补贴力度等)处于“中等”和“较高”时,出于对既得利益的不舍,农户更倾向于保持现有经营项目不愿意做出生产资源的调整。根据此结论农户可以自行进行调整种养行为,同时政府也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对于促进东北地区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