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土地利用方式利用强度的提高,土壤结构出现严重退化,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减少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下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减少,导致固结在土壤有机质或粘土矿物上的137Cs 也会伴随着土壤颗粒的流失而机械迁移。
本文选取云南省滇东高原上呈贡县洛羊镇果林水库岸边,附近的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表层土壤(0 —20cm),分为草地、旱耕地、蔬菜地和林地作为研究土壤样品。利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干湿筛方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离研究,包括土壤团聚体不同粒径含量比例、137Cs含量、有机碳含量、有机碳贮量以及土壤团聚体水筛破坏率等,而137Cs含量用相对探测效率为66%的高纯锗探测器及多通道分析仪所组成的γ谱仪(对60Co,1.33 MeV)进行测试。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团聚体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干湿筛对土壤团聚体也在显著的影响。
(1)对土壤团聚体不同粒径的影响,无论是干筛还是湿筛,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相比,>0.25mm 大团聚体数量明显增多。
(2)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团聚体137Cs含量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绝大多数137Cs分布在<2.5mm 团聚体细小颗粒上。且粒径大小与137Cs含量没有明显的正相关。
(3)无论干筛还是水稳性团聚体基本呈粒径由大到小,有机碳含量先增后减的规律。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高于干筛团聚体有机碳含量。
(4)干筛团聚体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贮量表现为旱耕地>林地>草地>蔬菜地。水稳性团聚体中,表现为林地>草地>旱耕地>蔬菜地。
(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受湿筛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粒径减小,团聚体受湿筛的影响越小。林地和草地土壤团聚体受湿筛的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非农业用地比农业用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受人类影响较大的旱耕地和蔬菜地受湿筛的影响比较明显。经济林地和草地则起到了很好的水土保持措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