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开放门户以来,中国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向海外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商品。除了过硬的质量外,在产品销售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有其外文说明书,其中以英文为主。这就要求说明书的英文翻译必须准确、易懂,并且符合英语国家消费者的阅读习惯。说明书的作用一方面是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相关信息,刺激购买欲望。所以,如果翻译质量差,基本信息未传达,或出现错误,那么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本身质量的怀疑,甚至拒绝购买该产品,从而影响销售。另外,部分说明书用于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该产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若这类说明书未准确地翻译,轻则造成产品故障,影响使用,重则引发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提升说明书翻译质量势在必行。本文也通过大量搜集资料发现了当前说明书英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本文首先回顾了目前学术界对说明书翻译的研究,主要从目的论、交际翻译和功能对等角度展开。这些理论虽然有一定适用性,但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存在困难。另外,三者均为西方理论,缺乏本土特色。作者认为,我们在学习西方理论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中国本土翻译理论,因此,本文采用林克难教授提出的“看易写”模式作为理论框架,通过大量实例验证这一理论是否适用于说明书的英译,以及如何运用。“看易写”三字原则要求译者在着手翻译前阅读大量英语平行文本,了解其写作结构、用词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在“看”的前提下通过模仿英语写作方式将中文文本“易”成英文,即为翻译的关键过程,这样的译文可以做到和英语平行文本最大程度的相似,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而“写”则是要求根据翻译发起人的要求直接用英语写作,这一步并非随意创作,而是在“看”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进行“易”,这被视为翻译的最高境界。本文即按照这三个字的顺序进一步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大量说明书的阅读找出其语言特征,然后通过模仿进行翻译,最后探讨如何直接写作。最终得出结论,“看易写”适用于中文说明书的英译,且实践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