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ection,ESD)技术的成熟,不超过粘膜下层浅层的早期胃癌患者接受ESD治疗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类似。术前准确判断病灶的性质和浸润深度成为决定治疗方式和最终治疗效果的关键。对于定性诊断,除了内镜下观察病变的形态,最终诊断还是依赖活检病理诊断。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最终术后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不理想。临床上以活检病理作为“金标准”来确定治疗方案显然并不合适。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普通白光内镜下观察病灶形态以及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导致判断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年有国外学者建立了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epth-predicting score,DPS),根据分值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粘膜下层深层浸润。但该评分系统目前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且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研究目的1.分析胃上皮内瘤变术前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与术后病理之间的差异,以及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2.分析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影响因素,探讨DPS评分标准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价值。研究方法1.回顾我院术前活检诊断胃上皮内瘤变(GIEN)的56处病灶,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3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24例,所有患者均行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对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收集我院2010年11月-2016年9月期间,经ESD或外科手术确诊的3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胃镜图片,收集入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内镜形态、分化程度、有无合并溃疡、有无脉管癌栓、有无边缘隆起、有无显著发红、有无表面不整,分析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影响因素;选择本科室5年以上内镜操作经验的同年资主治医师6名,将其随机分为S组(评分组)和C组(对照组)两组,每组3人,对照内镜图片分别判断浸润深度,比较两组判定结果之间有无差异,了解DPS评分的使用价值,并分析使用DPS评分误判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1.术前与术后病理总体差异率62.5%(35/56),其中LGIN差异率46.9%(15/32),术后病理升级15.6%(5/32),术后病理降级31.3%(10/32),HGIN诊断一致率16.7%(4/24),差异率83.3%(20/24),术后病理升级70.8%(17/24),术后病理降级12.5%(3/24)。病变位于胃上部及中部、大体形态呈Ⅰ型及Ⅲ型、合并溃疡与术前、术后病理差异相关(P<0.05)。病变大小、表面显著发红、表面不平整与差异无关(P>0.05)。2.病变合并溃疡和边缘隆起与粘膜下深浸润相关(P<0.05),而粘膜下浅浸润癌与粘膜下深浸润癌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内镜形态学分型、组织学分型、脉管癌栓、显著发红、表面不整方面无差异(P>0.05)。评分组各亚组判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各亚组;使用DPS评分系统,共判断错误8例患者,其中有7例诊断过度,1例诊断不足;肿瘤位于胃的中下部、未分化癌发生误判比率较高。结论1.术前活检病理提示GIEN可靠性偏低,存在已经癌变可能,而HGIN术后病理升级率较LGIN高。病灶位于上1/3及中1/3部胃、大体形态呈Ⅰ型及Ⅲ型、合并溃疡者易出现术后病理升级。2.早期胃癌黏膜下层深浸润的影响因素为合并溃疡和病灶边缘隆起,DPS能提高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