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寨的消失与热带滨海风景名胜村的崛起——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村生活方式变迁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xiangr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发后,由于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和先导作用,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三亚这座被称为“东方夏威夷”的城市凭借着独一无二的热带风情、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黎族文化是在长期适应于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成的。旅游开发带来了现代商品经济、外来文化,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文化在这些外力之下正经历着快速的变迁。 本世纪初,三亚市的旅游飞速发展。作为黎族人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手段,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旅游开发带来的资金、信息、人员、文化等,给曾经封闭的海岛黎族带来重大冲击。且三亚市的旅游开发以“阳光、海洋、沙滩”为主旋律,不似云南等地将民族文化作为旅游业的“主打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的黎族文化又将面临怎样的变迁,且这种变迁是怎样发生的。因此,笔者想借助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黎族生活方式的现状。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鹿回头村黎族生活方式变迁是一个多因的复杂过程。笔者将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鹿回头村生活方式变迁过程,拟将生活方式各个层面看成“场域”,政府、市场、居民、外来者各自携带“资本”在各个场域中发挥作用,且在“文化”这一有机系统之下,共同进行着当地文化的再生产。 之前的旅游影响研究多是旅游开发成熟地区,游客对当地文化影响较大。在鹿回头的个案研究中,当地黎族文化受到的主要影响来自于政府和旅游市场,游客对其影响较小。以往的研究多将目的地社会和居民看作是变迁的被动接受者,而忽视了文化的主体——民众的主动性。旅游开发无疑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但他们也在利用旅游开发的契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复制或“发明”传统文化。且以往对黎族的旅游影响研究很少。
其他文献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具体地讲,包括了政治意识、政治信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直接相关的重大课题。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与发展伟大实践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的主要税种之一,在调整国家与个人的分配关系、限制个人收入的不合理增长、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税收公平原则是个税法税制设计和税法
福州解放前夕,在几个较大的医院中都有中共地下党员从事革命活动。他们是郑义和(协和医院),郑彼得、钱本忠(柴井医院),陈本禄、马瑞(合组医院),倪克昌(市佛教医院)及吴梦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