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的数学教育已逐渐受到国际关注,从以往单方面从西方国家引进数学教育理念的情况,正向双方平等交流迈进。在国外关注中国的数学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自己,总结自己的数学教育经验,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课堂是教学工作最主要的场所。以往关于课堂的研究大多是以小学、初中为研究主体,研究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堂练习、师生互动、师生对话等,而对高中数学课堂特征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中学里的骨干教师在学校里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据调查显示,非骨干教师普遍认为骨干教师在中学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轴心、辐射、稳定和促进的作用。这是本研究选择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课堂为研究载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某重点高中一名骨干教师的三节录像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观察录像,藉以编码分析其教学环节、课堂互动和数学任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试图从个案的角度刻画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课堂的特征。以期为一线教师,尤其是职初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些建议与支持。我们的研究问题是:(1)高中数学骨干教师的课堂状态是怎样的,教学环节是否具有统一的“模式”?(2)课堂互动情况如何?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行为有什么样的特点?(3)教师安排了怎样水平的数学任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水平数学任务是否保持了原有认知水平?本研究使用录像分析法,其基本过程是:(1)反复观察录像,并将课堂师生语言对话如实记录为文本信息;(2)确定分析采用的编码;(3)根据编码原则对录像及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并同时记录其对应时间;(4)二次编码,进行检验和校正;(5)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该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连贯,每节课的教学基本包括复习引入(创设情景)、探究新课、巩固反思、小结作业四个环节;(2)教师的课堂活动以教师面向全班的互动为主,包括教师讲授、问答、反馈等;而教师与学生个体的活动、学生之间的小组活动则很少;(3)教师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了高水平数学任务,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保持了大多数高水平数学任务的认知要求。尽管本研究中数学骨干教师的课堂特征未必值得全部借鉴,但本研究的结果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支持了对“中国学习者悖论”的质疑:虽然课堂以教师面向全班的讲授、问答和评价为主,但是教师通过设置高水平的数学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了大多数高水平任务的认知要求,还是会产生有意义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