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煤污病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转录组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被列为我国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大力推广的药用植物。由于受病害的危害,其产量和植物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煤污病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栀子叶片及叶梢上会有黑色小霉斑,随着病害的加剧,霉斑将栀子叶片及叶梢全覆盖,煤污病的主要特征就是栀子的叶片或者叶梢上有黑色的煤粉层。正是由于煤污病的这一特征,因此影响了栀子的光合作用,严重时甚至会使得植株死亡,并对栀子的经济和观赏价值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课题组前期分离鉴定得到引起栀子煤污病的病原菌——隔孢从壳菌(Glomerella septospora)。因此,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煤污病病原菌侵染后不同时间段感病叶片的生理变化规律得到其生理响应,并对不同时间段的感病叶片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侵染途径和内部细胞器的变化,再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整体水平上分析栀子叶片在煤污病病原菌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通路,为今后栀子病害的免疫调节控制机制提供直接依据,为中药材病害研究以及中药材种植产业提供理论基础。目的探究煤污病病原菌对栀子叶片的侵染过程,栀子叶片内部防御酶系统对病原菌的响应及响应煤污病病原菌入侵的关键基因,为后续煤污病的防治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1)通过测定一些生理指标,如防御酶等,来揭示栀子内部防御系统对该病原菌的响应。(2)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到了病原菌入侵栀子叶片的过程及内部细胞器的变化。(3)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后续的数据分析找到抗病的相关基因。方法(1)采用菌饼侵染法,将病原菌接种于健康叶片,分别取8个时间段的感病叶片:0d、1d、2d、4d、6d、8d、10d。测定其SOD、POD、CAT、MDA、PRO、总叶绿素等指标的变化。(2)采用菌饼法接种离体的健康栀子叶片,选取侵染0d、2d、6d、10d的叶片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内部细胞器的变化。(3)在前期试验基础上,分别选取被病原菌侵染12h、24h、48h的感病栀子叶片及健康叶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1)相较于正常栀子,随着煤污病侵染时间的延长,栀子叶片SOD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6d时活力最高,为546.20 U.g-1;POD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d时活力最高,为1145.59 U.g-1;CAT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d时CAT的活力最低,为109.94 U.g-1.min-1;MDA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d时含量最高,为11.69μmol.mg-1;PRO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d时含量最高,为1627.66μg.g-1。总叶绿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d时含量最低,为0.82mg.g-。~1(2)扫描电镜结果:健康的栀子叶片,在其正面背面切面均未发现隔孢从壳菌丝。在侵染前期,菌丝产生吸器吸附在叶表皮上,并产生团状物质突破叶表皮进入叶片内部;在侵染中期,菌丝穿过叶片内部细胞间隙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伸出;到了侵染后期,叶片正面菌丝更加厚实且在叶片内部呈螺旋状前进最后从背部气孔伸出。(3)透射电镜结果:健康叶片的细胞总体形态无较大差异,细胞形态规则,细胞器均沿细胞壁分布,细胞膜完整,胞间连丝清晰可见。而透射电镜下,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内部的细胞器逐渐分解,最后只剩了少许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前期叶绿体在病原菌的侵染下发生形变并向细胞中间靠拢,随后开始出现空泡化并逐渐分解;而线粒体,细胞核也是逐步的分解。细胞中最后会出现许多的菌丝。(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原菌侵染12h时,共有1167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8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883个;病原菌侵染24h时,共有1609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18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191个;病原菌侵染48h时,共有2603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84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754个。(5)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富集注释后,可以初步得出栀子对煤污病的响应机制:病原菌侵染栀子叶片后,植物光合作用相关通路如光合作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光合作用生物中的碳固定等通路受到影响,有机物质合成减少,糖类合成及其代谢途径发生变化。通过信号转导机制,基因调控抗病相关的蛋白、酶及转录因子表达,核糖体合成相关途径基因表达上调,氨基酸、萜类、玉米素等合成相关途径基因表达下调。与此同时与抗病相关的代谢通路,如苯丙素的生物合成、亚麻酸代谢及其他生物合成与代谢途径发生变化,以抵御病害产生的损伤及自我修复维稳。结论(1)栀子受到煤污病病原菌侵染后将会通过调节自身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来抵御病害侵染,具有一定的抗煤污病胁迫能力。(2)扫描电镜:煤污病病原菌会侵入叶片内部,为我们肉眼所不见的损伤,不似其它病害那么明显。隔孢从壳菌丝慢慢覆盖叶片,阻碍其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少部分的菌丝会突破叶表皮进入叶片内部再从气孔伸出。菌丝在内部侵染时,虽不会对内部细胞产生损伤,但是会分泌团状物质,助于菌丝的吸附、前进、侵染,这时可能会影响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3)透射电镜:在煤污病胁迫栀子叶片时,其内部的细胞器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细胞器会逐渐损伤直至消失,菌丝似乎是从细胞膜逐渐进入的细胞内部,而随后的结果中表明细胞壁受到了损伤,说明隔孢丛壳菌丝还可能是通过溶解细胞壁而进入的细胞。(4)与信号转导相关通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在栀子抗煤污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除上述通路外淀粉和蔗糖的代谢、亚麻酸代谢、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菌互作等代谢通路均为关键的抗病通路,从而可以筛选出栀子抵御煤污病侵染的关键基因,并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探究微型切开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改善临床慢性肛裂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60例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符合慢性肛裂诊断的住院患者,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制作随机数字表,将选取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对照组
道家养生实践精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道家养生是我国特有的,以生命炼养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道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开创出许多养生理念和方法,充分吸收和积累前人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生命养护系统,蕴含着博大的养生智慧。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入手,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分类归纳,对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概况和实践内容,进行全面解析,再通过比较研究法和逻辑推理法,结合历史知识、中医理论,提炼道家养生的实践
强迫症患病率高,会对个体及社会带来严重损害。目前对强迫症的致病机制尚无定论,无论是精神分析的观点,还是认知行为的观点,都认为存在较多的社会心理因素会对强迫症产生影响。其中童年创伤、认知融合、反刍思维被认为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调查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反刍思维、认知融合、强迫症严重水平现状,探究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对强迫症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认知融合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童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调脂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临床研究并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价其临床效果,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并经排除筛选后的病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予厄贝沙坦片(安博维);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调脂颗粒;以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扶他林软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扶他林软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优势,为临床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KOA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分成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联合扶他林软膏外涂)和对照组30例(单纯扶他林软膏外涂);将自制的穴位贴敷贴于患侧阿是穴、足三里、内、外侧膝眼、犊鼻穴、鹤顶、承
目的:近代旴江医家许寿仁作为民国至新中国早期江西医教界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迹及对中医的贡献亟待挖掘整理。本文从学术渊源、诊断特色、临床经验三方面作为切入,重点探讨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以传承和发展旴江医学中医药事业。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描述性研究等方法对本课题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并进行纵横归纳整理分析,使之条理清晰。3.着重解读许寿仁血瘀证相关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整体性、终极性的目标,其培养仅仅依靠一两课时无法实现,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跨课时、跨学期、跨学年来实现,因此,需要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和大概念,思考并开展整体性、结构化的单元教学设计。鉴于上述分析,研究者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对研究背
目的:本文较为系统地对“活血化瘀法”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瘀血与胎动不安的相关性及仲景论治妊娠胎动不安的活血化瘀思想特色,旨在揭示并总结仲景活血化瘀法治疗胎动不安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保胎提供文献及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相关古文献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将全文分为四部分进行论述。正文第一部分从活血化瘀法角度着手,通过筛选《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理论的相关论述及方药,以及查阅后世医
枳壳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是江西的道地药材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枳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江西省枳壳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本文针对近年来江西省枳壳生长期发生的溃疡病进行分离及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和16Sr DNA全序列分析,确定其致病菌,
目的:本课题以气血虚型肩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艾灸热敏态足三里对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气血虚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优选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气血虚型肩周炎诊断标准的6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热敏灸选取在肩井穴、阿是穴、膏肓俞三个穴区探查出的热敏态腧穴进行操作,针刺选取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曲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