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平面模型的桥梁船撞数值模拟与简化动力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频发的船撞事故以及我国跨江河、海峡桥梁建设和船舶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桥梁船撞问题越来越受到桥梁决策和设计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广东九江大桥和在建宁波金塘桥被撞塌事故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船撞桥计算理论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其数值模拟和简化动力分析方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针对作为船撞桥数值模拟和分析重要内容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以及简化动力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满足桥梁船撞分析和设计的需要。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一、针对桥梁船撞情形,建立和初步验证了钢筋混凝土微平面动态本构模型(简称RCM),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在深入分析被撞混凝土结构的力学特点和配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应变协调假定、应力贡献的面积率假定和合应力的叠加方法建立了配筋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理论框架;(2)在上述理论框架中,通过选择混凝土微平面模型和改进的钢筋模型提出了RCM本构模型,并推导了其切线刚度矩阵;(3)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微平面模型适于动力显式分析的增量显式算法;(4)给出了RCM本构模型用于确定特定应力应变状态的材料隐式算法,并用数学优化理论给出了隐式算法全局收敛性的严格证明,在此基础上为RCM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参数优化办法,即一种全新格式的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的方法;(5)通过三个静力试验和一个动力初步验证了RCM本购模型的合理性。 二、简要介绍了LS-DYNA用户材料开发的基本流程,并相应开发了RCM模型的LS-DYNA材料子程序,以便用于桥梁船撞等工程仿真分析与应用。 三、基于RCM模型进行了船撞桥实例分析和建立了一种构件截面能力分析方法。通过一个桥梁船撞仿真分析算例,论述了RCM模型相对于素混凝土或单一配筋率混凝土模型的优势、计算效率等问题,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撞击力、动力反应特点、材料的动态效应以及可能出现的构件破坏模式,并初步揭示了采用杆系模型分析桥梁船撞动力反应的可行性。作为另一个重要应用方面,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RCM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能力分析方法——基于应变或曲率逐级增量加载模式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得到力(矩)-应变(曲率)全过程曲线,而且可以考虑材料的动态效应。 四、建立了桥梁船撞分析的简化动力荷载模型。在大量撞击力时程样本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三种船撞简化动力荷载模型:多段线、三角形和半波正弦时程荷载模型,并通过两种代表性桥梁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验证了荷载模型的合理性(基本克服了静态荷载模型不能考虑上部结构惯性质量约束的缺陷),比较三种荷载模型的优劣,初步提出了这种荷载模型应用的工程修正方法和改进建议。其中根据修正的撞击力样本数据对陈诚提出的最大撞击力经验公式进行了改进。 五、针对特定船撞条件下的桥梁安全问题建立了一种简化动力分析方法。基本思路是:根据特定船撞条件确定船撞简化动力荷载,并将其作用于桥梁结构分析动力反应,构件的抗力通过截面应变或曲率逐级增量加载的有限元分析确定(此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力采用RCM材料模型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结构位移、内力反应与位移控制、构件抗力的大小评定桥梁结构在特定船撞条件下的安全状况。具体的算例表明这种简化动力分析方法避免了复杂的碰撞计算且简单有效,可用于桥梁船撞设计与分析。 最后对基于RCM模型的桥梁船撞数值模拟和简化动力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总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发展,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尽管我国工业用水量只占总
近二十年来,弦支穹顶结构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已经在十几项重要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其结合了单层球面网壳与张拉结构各自的长处,通过竖向杆件将上部球壳与拉索体系连接到一
桩基是处理软弱基础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历史桩基震害调查表明地震液化可加重桩基础破环程度,故当今液化场地桩基抗震性能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解决的课题,开展液化场地群桩地
本文首先综述了半刚性连接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在总结和整理的基础上,对半刚性连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并针对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
学位
论文研究发展了一种块体基于无网格位移近似的离散化方法,该方法除了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离散大块体系统任意高阶的位移变形场,更具特色地是利用无网格法在裂纹扩展分析方面的优
钢板剪力墙因其优越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及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有性能更加优越的新型钢板剪力墙构件推陈出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板剪力墙形式一双向开
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再生能源的需求,国家对各类地下工程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地下工程的失稳大多与地下水的渗流有关。节理是岩体中的软弱面,也是水流的主要通道,其力学和渗流
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简称FRP)以其高强、轻质、耐腐蚀等优点,开始在土木与建筑工程结构中得到应用。结构工程中应用FRP的产品形式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