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通信系统的接收和检测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qu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协同通信作为抵抗无线衰落、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和增加系统传输速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注。其基本思想就是单天线的用户在一个多用户的环境中共享彼此的天线,形成一个虚拟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协同通信系统能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协同通信系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信号接收与检测是文本研究的重点。   论文首先阐述了协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基本的信号检测算法,给出了基于空时、空频编码的协同OFDM系统方案。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两种方案对抗多普勒频移和时延扩展的性能。   在实际协同通信系统里,不同节点的信号发送时间和载波频率都存在误差,而这些误差会使得基于OFDM技术的协同通信系统性能急剧恶化。因此论文的第四章研究了协同通信系统的时频同步问题。利用基于信道片的训练序列方案,实现了时频估计,并通过仿真给出了反馈修正后的协同通信系统性能。   由于反馈修正的实现较为困难,论文还详细研究了载波频率偏移(CFO)下的载波间干扰(ICI)补偿算法。针对基于旋转变化的协同空频编码OFDM系统,给出了三种信号检测算法:最小均方滤波器算法(MMSE-F),频移预处理Q抽头滤波器算法(FS-Q-T)以及多路频移傅立叶变换算法(M-FFT)。综合考虑系统性能和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FFT的检测方案具有很好的折衷。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由大量的,具有通信与计算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智能测控网络系统。由于其在军事、工业、家居、环境等诸多领域有着广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对三维非接触式测量中的编码标志进行研究,并且应用在环肋可展开天线结构的测量中,获得任意两编码点之间三维坐标的距离。首先,本文在研究了已存在的编码标
智能视频监控是一种利用视频分析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自动处理的技术。智能视频监控就是要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因其高效的频谱利用率、优质的通信质量、庞大的系统容量以及灵活的网络管理功能受到了广泛地关注。而数字调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等优点,避
未来移动通信在传输速率、系统性能和系统业务容量等方面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输入多输出的MIMO通信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可以进行空间复用和空间
ZigBee技术被列为物联网行业发展最快,市场前景最好的短距离无线技术之一。ZigBee的物理层和MAC层基于IEEE802.15.4标准,是一种新兴的复杂度低、功耗小、成本低的短距离无线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监视系统对生产流程进行监控,并随时对被测物体进行调整以保证生产的安全、连续进行。近些年,人们经常使用视频监视系统来完成某些监控任务,使用视频测距监
传统的拨测系统对于网络的监控方法主要有设备自身的告警和性能告警两种方式,但是设备告警和性能告警有其局限,无法监控到所有的业务故障,尤其像单通、噪声、彩铃播放是否准确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科研探索领域不断扩大,在监测条件恶劣、无人能达的环境下,无线传感器技术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传统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采集的主要是湿度、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