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南方丘陵山地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9709.59千公顷,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66.53%。但是由于南方丘陵山地耕地禀赋差,农民收入低,适用农机具少等因素导致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长期滞后,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6.7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72%;耕地环节机械化水平为76.6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63%;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为48.1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39%;而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仅为7.53%,发展速度迟缓,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51%。可见,加大对南方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促进其机械化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发现,南方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田落差大、宽度小,机具田间转移困难。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机具的田间转移力学模型,分别测算出耕整地、插秧、收获三大环节中的典型机具技术参数与耕地落差及宽度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耕整机或微耕机可选择落差在1.7m以下的耕地中作业,但重量应随耕地落差增大而相应减小,其他耕整地机具选择在耕地落差小于45cm的耕地作业;乘坐式插秧机选择在机耕道建设完备、地势平坦的耕地作业,手扶式插秧机通过架桥的方式转移,2行、4行、6行手扶式插秧机适用的坡度分别为70°、33°、25°;乘坐轮式联合收割机的适用坡度为21°,履带式的适用坡度为37°,手扶式联合收割机的随重量的变化而不同,其中4LZ-0.8为45°,4LZ-0.3为48°,然后根据具体机型的整体尺寸求出需要的田块宽度。在对江西崇义县上堡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耕地条件、劳动力结构、种植制度、农民收入以及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等,发现该村水稻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种植环节机械化作业面积仅为60亩,机械化水平仅为3.72%,且机具保有结构不合理,机械化效益差。因此,笔者利用机具选型方案对江西上堡村的适用机具进行选型,然后采用线性规划法计算出该村平田最优配备量:4台12kW手扶拖拉机及配套1GS11-100旋耕机,3台2ZS-6手扶式插秧机,5台4LD-130乘坐式履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排田的配备方案为:9台1Z-31耕整机,6台PS-15手扶式插秧机,收割仍采用人工收割的方法,按照上述配备方案进行作业亩均收益可达到961.7元,农民收益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