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肩胛骨动力障碍表现为静止时肩胛骨位置和(或)运动时肩胛骨轨迹异常。其有三种不同类型,各型肩胛带肌群激活特点尚不明确,且不同康复动作的针对性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从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分型着手,分析不同类型肩胛骨动力障碍肩胛带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对比分析推肩俯卧撑及PNF上肢运动模式等康复动作中肩胛肌群的激活特征,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SD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招募北京体育大学上肢过顶项目运动员26名,按照肩胛骨动力障碍分型金标准方法,对26名受试者的每侧肩胛骨(52个肩次)进行分型,分为下角型(21人)、内侧缘型(11人)、上缘型(4人)和正常型(16人)。采集受试者在肩胛骨动力障碍分型动作、推肩俯卧撑及PNF上肢运动模式中肩胛带肌群的表面肌电数据。结果:(1)肩上举过顶运动员中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发生率为69.2%,其中I型(下角型)占40.4%;IV型(正常型)为30.8%;II型(内侧缘型)占21.1%;III型(上缘型)为7.7%;(2)肩胛骨分型动作:上抬阶段,下角型靶肌肉激活模式变化不明显(P>0.05),内侧缘型斜方肌下束(LT)激活水平低,斜方肌上束(UT)与斜方肌中束(MT)及LT的比值较高(P<0.05);下降阶段,下角型LT及内侧缘型MT活动水平低,下角型UT与LT和前锯肌(SA)的激活比率以及内侧缘型UT/MT高(P<0.05);(3)推肩俯卧撑动作:下角型SA激活水平及UT/SA低(P<0.05);内侧缘型靶肌肉的活动水平达正常(P>0.05),UT/MT明显较高(P<0.01);(4)PNF上肢D1屈曲动作:两型UT与下角型MT的激活水平低(P<0.05);两型靶肌肉的激活比率正常(P>0.05);(5)推肩俯卧撑动作与PNF上肢D1屈曲相比,前者SA的激活水平高(P<0.05),下角型UT/SA显著较低(P<0.01);(6)PNF上肢D2动作:屈曲阶段内侧缘型SA、伸展阶段下角型MT、内侧缘型UT、MT的活动水平降低(P<0.05);两型靶肌肉的激活比率正常(P>0.05);结论:(1)无肩关节症状的肩上举过顶项目运动员亦存在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可能,各型的分布为I型(下角型)>IV型(正常型)>II型(内侧缘型)>III型(上缘型);(2)下角型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关键肌为斜方肌下束和前锯肌,内侧缘型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关键肌为斜方肌中、下束;(3)推肩俯卧撑动作对前锯肌的刺激效果优于PNF上肢D1屈曲动作,因此推肩俯卧撑动作适合于下角型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PNF上肢D1屈曲动作适合内侧缘型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4)PNF上肢运动模式利于靶肌肉之间的激活比率的优化,对两种类型肩胛骨动力障碍均适用,但需在康复中后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