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胃癌的中药处方规律及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近五年来公共数据库发表的中药汤剂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汇总,对其中的中药汤剂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探索中药联合化疗的用药频率、性味归经、组方等规律,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地归纳总结中药汤剂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胃癌的理法方药,为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提供参考。同时对核心处方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为中药治疗胃癌提供相关的参考机制。方法: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Pubmed数据库发表的关于中药汤剂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根据相关的综述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补充。通过Note Express对文献进行管理,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得到最终的文献,并录入Excel表中,同时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和十二五规划《中药学》对中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中的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发网络等方法,进行用药及组方规律研究。对复杂网络中得到的核心处方进行有效成分及其靶点的筛选,并进行胃癌有效靶点的筛选,得到交集靶点后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1.共纳入228例中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用药173味,共计2563次。按照使用频率的分布范围分别将用药分为:高频率药(40%<n≤100%),中频药(10%<n≤40)低频药(0<n≤10%),其中高频药共有8味药,分别为:白术、甘草、茯苓、党参、黄芪、陈皮、半夏、薏苡仁,中频药有14味,低频药有151味药。2.中药处方:药性多以平、温为主,味以甘为主,苦、辛次之,多归脾经,次归肺、胃经。3.聚类分析中共得到9类药物组合:C1:半夏、陈皮,C2:党参、黄芪,C3白术、茯苓、甘草,C4:薏苡仁、山药,C5:莪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C6:白芍、当归,C7:人参,C8:鸡内金、麦芽,C9:砂仁、木香,C10:石斛、麦冬、丹参。4.中药间的关联规则23条,共现度均>60,提升度均>1,关联规则均以白术为核心,联合其他高频、中频药组成的药对和药组,以健脾为基础功效。5.复杂网络得到的核心处方(健脾祛湿散结方)为:白术、甘草、茯苓、党参、黄芪、陈皮、半夏、薏苡仁、白花蛇舌草。6.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胃癌的中药组方规律的总结: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化疗药物作用于机体,导致人体正气亏虚,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此时联合中药,需要顾及到化疗药物的常见的毒副反应,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另外还需要考虑胃癌患者脾胃亏虚的本质,脾胃之气充足,可使得化疗的毒副反应减轻。7.健脾祛湿散结方的有效化合物:黄芩素、柚皮素、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参与调控胃癌的大多数靶点,且潜在靶点中TP53、AKT1、CASP3、MYC、JUN、CCND1、PTGS2、EGFR、MAPK1、VEGFA等靶点具有良好的协同抗癌作用,潜在通路中PI3K-AKT、Pathway in cancer、TNF等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的增殖、炎症因子的调控、血管侵袭、细胞周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近五年公共数据库中发表的中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多认为胃癌为本虚标实之症,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之法多立足于脾胃,以健脾法治疗胃癌。化疗期间,化疗药物作用于机体,导致人体正气亏虚,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湿浊内停,此时联合中药,需要顾及到化疗药物的常见的毒副反应,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脾胃之气充足,可使化疗的毒副反应减轻。基本处方可选用健脾祛湿散结方:白术、甘草、茯苓、党参、黄芪、陈皮、半夏、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可针对不同兼夹病机,如痰、毒、瘀等,适当加减,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人状态、所处疾病的分期等因素适当调整扶正与祛邪药的比例。健脾祛湿方通过多种成分的互相协调、多个靶点互相作用、多条通路共同合作从而达到治疗胃癌的作用,为健脾祛湿散结方治疗胃癌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下一步探讨健脾祛湿散结方治疗胃癌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在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基础上,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AMI患者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对冠脉微循环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63例患者,符合AMI诊断标准并同意接受急诊PCI治疗,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在对梗塞相关血管内行球囊扩张并且有前向血流后,向梗塞相关血管内注射200μg硝酸甘油,并行PCI术,术后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
目的: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可伴随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37例带状疱疹住院病例,探究其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带状疱疹防治提供依据,为中医辨治带状疱疹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采集其出生地、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节气、诱因、首
目的:通过比较中药益肾活血方联合左卡尼汀与单独使用左卡尼汀或者中药益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的精液参数、精子DNA碎片率、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客观评价中药益肾活血方联合左卡尼汀在治疗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男科门诊诊断为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患者共90例,排除失访、脱落病例,最终纳入
目的:通过对中国广东、中国山东和韩国的2010-2020年期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研究三地区选取穴位的异同点,并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选穴规律,以促进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韩国的发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arary、DBPia、RISS、KISS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文献。按
目的:通过对3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以下简称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和临床症状表现相关信息的收集,进一步总结归纳PCOS患者的体质类型和临床症状表现,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调查对象为2017.10至2018.10期间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要求的360例PCOS患者,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采集信息
目的:观察治癣外洗方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水疱鳞屑型和浸渍糜烂型手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水疱鳞屑型和浸渍糜烂型手足癣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3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治癣外洗方浸洗治疗,每次20分钟,一日2次;西药组采用内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每日1次,每次200 mg,餐中或餐后服用;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治癣外洗方浸洗联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APPswe的PC12细胞作为Aβ损伤的离体模型,研究β-细辛醚对于Aβ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从β-细辛醚改善受阻自噬流通畅性的角度,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理,为β-细辛醚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1.包装含有APPswe基因的慢病毒,并以此感染PC12细胞。然后通过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实验,筛选出能稳定过表达目的基因的多克隆稳转株,并以q PCR法
目的:1.总结晚期大肠癌的常见临床症状,并通过对四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晚期大肠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2.分析晚期大肠癌中医证型与一般信息、危险因素、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等的相关性,以期加强中医对晚期大肠癌的中医证候学认识,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为晚期大肠癌的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资料,制作回顾性调查表;筛选出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在广州
目的:1.探讨C57小鼠构建SOP模型的方法,明确龟板水提液治疗SOP的作用,并基于巨噬细胞极化通路探讨其机制。2.基于经典C57BL/6小鼠骨缺损模型,探讨不同巨噬细胞极化亚型对骨愈合的调控作用。3.检测SOP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初步探讨SOP的骨免疫机制。方法:1.基于巨噬细胞极化通路探讨龟板水提液治疗SOP的作用 选取30只8周龄的雄性C57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SOP组、SO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除痰方在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 al,PFS)及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历史试验数据对比,评估益气除痰方联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益气除痰方是否延长化疗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