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有着此年龄段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体育课是小学生每周必上课程,通过体育课中合理有效地锻炼,可以促使小学生骨骼和心智得到健康的发展。然而部分小学生没有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去做,反而出现了上课随意说话、扰乱课堂秩序等问题行为,导致体育课的一部分时间用于课堂管理。因此,本研究以小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6年级的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为调查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课堂跟踪,记录课堂出现的问题行为,并对教师的管理方式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策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结论如下:1.本研究对观察记录表中的20种问题行为进行观察,共观察112节课,共出现1198次问题行为。可见,小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特征具有普遍性,程度以轻度为主,持续时间短、易变性强,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性别差异及年级差异。2.小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分为注意力问题行为、交往性问题行为、情绪性问题行为和破坏性问题行为。注意力问题行为生成原因有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枯燥、不吸引人、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对体育课缺乏正确认识;交往性问题行为生成原因有师生沟通少、小学生缺少自信、人际交往空间小;情绪性问题行为生成原因有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不当、学生的逆反心理、课堂气氛紧张;破坏性问题行为生成原因有教师课堂管理经验缺乏、小学生急于求胜、小学生性格因素所致。3.体育教师对于小学生注意力问题行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是语言制止;交往性问题行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是正确引导;情绪性问题行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是及时沟通;破坏性问题行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是强行制止、适当惩罚、强调规则。建议: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体育教学活动持续的时间和难度,激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小学生增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应创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小学生远离不良信息的影响。3.提高体育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并严格执行、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合的课程,让他们体会更多的成功经验。4.应放弃权威人物的角色采用民主型管理方式管理小学生、尊重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差异性对其进行有区别的教学、父母应提高家庭教养技能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