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权是中国与欧盟关系中最活跃的观念性因素之一,体现在双方几乎所有重大分歧上。对中欧关系中的人权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建构主义范式研究人权观差异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个体文化形成了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偏好,对双方的身份进行了第一次界定;在体系层次上,双边互动使行为体与体系发生了复杂的关系,双方偏好相契合即形成共有知识也即集体身份,偏好不同则形成自有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双边关系中的国际文化,并作为体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双方的偏好进行了第二次赋值,形成双方的身份,最终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利益。因此,本文提出了从个体文化和体系文化两个层次,由内向外研究中欧关系的理论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本文首先对中欧个体文化中人权观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了中欧人权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及其所形成的双方的偏好,总结了双方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普世主义与相对主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人权至上与主权至上、制度关怀与道德关怀等五大方面的差异。随后,本文采用比较分析、个案分析、文献分析、博弈论等传统主义方法,从体系层次上对中欧双方在个人权利、集体人权、全球人权三类人权问题上的互动进行研究,分析了双方在每一类人权问题上的自有知识、共有知识及认同度。本文的结论是,人权观认同度对中欧关系具有重要影响,认同度的高低与中欧关系的合作与冲突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个人权利问题上,中欧人权观的自有知识大于共有知识,认同度较低,因而中欧关系呈现冲突大于合作的现象。在集体人权问题上,中欧人权观既有共有知识也有自有知识,认同度适中,因而双方关系呈现整体合作,局部分歧的形态。在全球人权问题上,中欧人权观的共有知识远大于自有知识,且共有知识是积极的,对于双边关系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双方关系呈现良好的合作态势。本文最后指出,人权观念的异同以及中欧在个人权利、集体人权和全球人权诸多问题上的知识与认同度是关系到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方面,巨大的观念差异使双方一些分歧长期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也为中国与欧盟在共同观念下的协调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空间。双方应继续夯实积极共有知识基础,建构共同利益,提高身份认同,扩大互利合作,不断巩固和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