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六盘山,是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也是维护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典型区域。本文以六盘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演替规律,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及选择方法,近自然造林、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灌木林近自然改造试验效果,六盘山水源涵养效益估算评价,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核算等内容。其结果不仅可直接用于指导水源涵养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而且还可为科学评价水源涵养林作用提供方法和依据。 其主要研究结果为: 1.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演替规律方面 ●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顶级群落是以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植物群落; ● 紫苞风毛菊草甸、糙皮桦林、华山松林、辽东栎林是较稳定的群落类型; ● 现有绝大多数植被群落类型尚处于过渡类型,仍需长期保护和改造。 2.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方面 ● 提出了近自然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标准、选择过程和选择方法; ● 提出了30个因子组成的树种综合评价和选择技术指标体系,实现了树种选择从定性描述到定量确定的转变。 3.水源涵养林近自然造林技术方面 ● 试验表明,采用近自然林业方式造林在6~7年即可形成针阔混交林,林分平均高可达到122cm以上; ● 研究确定了7种干瘠石质山地类型和建设途径、适宜树种和6种优化模式,重点介绍了10种水源涵养林抗旱造林新技术。 4.中低效水源涵养林近自然改造技术方面 ● 采用德国的“目标树定向控育法”,在六盘山华北落叶松纯林开展了近自然改造试验; ● 低效灌丛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6~7年即可形成近自然的、林冠层明显的乔灌混交林。 5.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效益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