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六盘山,是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也是维护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典型区域。本文以六盘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演替规律,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及选择方法,近自然造林、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灌木林近自然改造试验效果,六盘山水源涵养效益估算评价,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核算等内容。其结果不仅可直接用于指导水源涵养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而且还可为科学评价水源涵养林作用提供方法和依据。 其主要研究结果为: 1.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演替规律方面 ●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顶级群落是以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植物群落; ● 紫苞风毛菊草甸、糙皮桦林、华山松林、辽东栎林是较稳定的群落类型; ● 现有绝大多数植被群落类型尚处于过渡类型,仍需长期保护和改造。 2.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方面 ● 提出了近自然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标准、选择过程和选择方法; ● 提出了30个因子组成的树种综合评价和选择技术指标体系,实现了树种选择从定性描述到定量确定的转变。 3.水源涵养林近自然造林技术方面 ● 试验表明,采用近自然林业方式造林在6~7年即可形成针阔混交林,林分平均高可达到122cm以上; ● 研究确定了7种干瘠石质山地类型和建设途径、适宜树种和6种优化模式,重点介绍了10种水源涵养林抗旱造林新技术。 4.中低效水源涵养林近自然改造技术方面 ● 采用德国的“目标树定向控育法”,在六盘山华北落叶松纯林开展了近自然改造试验; ● 低效灌丛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6~7年即可形成近自然的、林冠层明显的乔灌混交林。 5.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效益方面
其他文献
<正> 一、概念与构成条件 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不可抗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包括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决明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及建立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溶液在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2例根据复苏液体中胶体种类分为羟乙基淀粉组和血浆组,检测并比
在电力系统当中,为了提高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对其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其运转效率,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我国配电系统存在的设备利用效率低,供电
现场监测数据审核是整个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监测数据的真实、公正、有效。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准确完整的填写是数据审核的前提条件,文章论述了原始记录的填写
高血压的主要中医病机特点是肾精不足,当以滋阴补阳、补肾益精为主要治疗原则。确定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型,恢复机体阴阳平衡,改善患者偏颇体质,从而可制定因人而异的方案,同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了干法制粒技术以及影响干法制粒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其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其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借助计算机软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6例AMI患者急性期(入院第2天)的IGF-1水平进行测量,随访90d观察死亡率,对比分析生存组
我国著名小说家老舍的经典代表作《骆驼祥子》被多次翻译成英文,在其他国家也广受好评。本文试从其中一些段落的翻译来赏析对比这部作品的三个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