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近代三次产业革命中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典型工业化国家产业革命初期主导产业形成的比较,对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重化工业热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主导产业形成必须与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理论主张,诠释了后起国家以市场机制、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赶超型工业化主导产业形成机制。其主要研究结论一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特定的国家存在不同的工业化模式;二是在赶超型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三是投资主导的重化工业热与要素禀赋的差异对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四是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赶超型工业化模式是突破传统工业化范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五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于中国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工业化的推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双刃剑,应避害趋利。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工业化历史和发展进程进行了总结和规划。 在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中,英国以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以对外掠夺和内部积累相结合作为资本形成的主要手段,以市场容量大、有利于自身禀赋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通过科技的渗透和扩散不断优化自身的要素禀赋,通过主导产业的充分发展使劳动力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转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创了先导性工业化模式。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充分利用电力、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带来的契机,通过更富有效率的科技和体制创新,开创了赶超型工业化的新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资源匮乏的日本借助于微电子、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成为政府主导赶超型工业化的典范。本文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阶段,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如此,历史上每当技术出现革命性突破的时候,都为某些国家实现赶超型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产业革命在全球的扩散,政府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增强。 20世纪末,一场以信息工程、生命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为主要领域的新工业革命开始悄然兴起,不仅为支持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重化工业技术体系的升级提供了可能,而且为中国在21世纪成功实施赶超型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兴起于21世纪初期、主要由投资主导的重化工业热潮突出弊端表明,目前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主导产业的形成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有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有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转变投资主导型的粗放增长模式、自由贸易和适度保护相结合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完善主导产业形成机制、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组成的中国复合赶超型工业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