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习近平同志根据中国社会具体变化、世界发展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战略意义的思想,其中有关意识形态的论述多达十余次,尤其是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另一个方面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在外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西方一些国家依然推行其大国沙文主义,一直不断的企图通过意识形态输出来颠覆别国政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2010年爆发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发展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能发现西方国家的身影,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所谓“公知”不停的为西方口中的“普世价值”摇旗助威,其目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工作也随之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中国互联网通过短短三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普及率稳居世界前列,同时也催生了庞大的互联网企业。但因为网络本质的虚拟性,也导致了许多虚假信息的产生,这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回顾过去的发展我们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党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其坚持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主动的去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第一个百年”即将实现的关键时刻,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因此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的来讨论意识形态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意识形态关乎着全民能否万众一心,继往开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年来中国人共同的梦,这个梦能否顺利实现,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发展来保驾护航,而高校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交锋的主阵地,由此可见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高校都是思想、学术、人才的集中地,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提供重要后备力量,同时因为其思想活跃,信息渠道的多样,也使得高校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全世界各种思想相互交融,国外的一些思想理念往往通过文化的形式首先在高校进行传播,在这些传入的思想文化中,我们必须要辩证的来看待,其中有一些是好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错误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而后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意识形态及国家政权的稳定,终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增加巨大挑战。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育良才,为社会的发展增添力量,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因此显得十分的重要和特殊,在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必须牢牢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杜绝走邪路和老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从高校意识形态现状出发,深入探讨影响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路径,系统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制度、学生和教师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互联网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希望可以厘清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诸多因素,为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可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