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分析来解释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理,对如何发挥金融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资源配置中的主动性,运用金融政策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系统研究。 在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作用分析入手。分析了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机理是金融→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即金融活动主要作用于资金分配,进而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的分配;而在资金存量与资金流量的相互作用中,它首先作用于资金流量,进而再作用于资金存量。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这一传递过程就越明显、有效。具体地说通过资金形成机制、导向机制、信用催化机制改变资金供给水平和配置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对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两种金融模式为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和资本主导型金融模式。银行主导模式的优点是:(1)政府借助银行体系,能够迅速贯彻自己的意愿,实现总体产业发展战略;(2)所有权变更不作为控制企业的手段;(3)现银行与公司间的信息共享。它的局限性在于它抑制了资本市场的成长,以及导致企业信息具有内部占有性特征,最终影响资本配置效率。资本主导型模式的优势在于:(1)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巨额投资和风险集中问题;(2)能够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资产专用性和体制进入壁垒等矛盾;(3)有利于克服产权障碍,活化资产存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局限性在于:(1)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导致决策者缺乏产业创新的内在动力;(2)使所有权进一步分散,股东对企业缺乏长期投资意愿,从而降低了投资者推进企业加快产品结构升级调整的外在压力。 本研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政策研究着重从货币政策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协调,运用货币政策的总量与结构政策的结合,实现货币政策选择与产业结构有效调整的有机结合,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的经济、金融环境。针对目前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结构发展水平不同,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距,效应也有较大差别。这是因为经济体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在经济波动周期上存在差异,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也相应有一定的反差。居民收入水平和企业组织规模的差别使区域间居民和企业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不一致;经济货币化程度和对资金的吸纳能力不同导致区域之间的资金供应能力和对央行资金的需求规模相差较大;各地金融机构经营状况、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对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机构传导的有效性影响较大。因此根据区域经济金融特点,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效能的区域性均衡已显得十分必要。可通过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制定有差别的利率政策,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份额,选择有差别的再货款、再贴现对象,用活信货政策工具,强化人民银行“窗口指导”工具的约束力来达到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 本文的第四部分,实证地研究了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首先结合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分析和判断:根据江苏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及特征判断,参照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结合江苏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情况,江苏总体上看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但与发达国家、与工业化高级阶段相比差距较大,从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9.7:45.6:44.7的参照值来看,目前江苏第二产业的比重偏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其次,通过对江苏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分析,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深刻的影响,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变动相关性趋强,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信货投入对GDP增长的发挥积极的作用。资本市场对江苏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对江苏铁本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产业结构运动中的金融风险,揭示在我国对于一些产业结构单一化的地区,如果没有预先的准备性产业街接,在某些经济局部就会造成产业缺位风险,一旦遇上经济宏观调控,在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融资结构中,产业风险将直接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从而提出金融资源的产业选择的重要性。 文章的最后部分,根据前面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对策建议: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做好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选择;提高金融业整体实力。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高度重视地方金融业的发展,提高经济金融化水平、金融总量水平。加快发展江苏金融产业,并将金融业列为支柱产业,提高其在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功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争取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改革政策。加强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