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叠氮不同的桥联模式传递不同的磁耦合作用,叠氮基磁性配合物的结构与磁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引入合适的辅助配体,叠氮的配位模式有望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配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羧酸化合物由于其多变的配位模式成为构筑功能配合物最常见的结构组分,利用羧酸的双齿桥联模式也是组装磁性配合物常用的策略。本文以Cu2+-N3-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取代的苯甲酸为辅助配体构筑叠氮配合物,并进行结构和磁性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①基于苯甲酸苯环上不同的取代基R,分别选取6个取代苯甲酸为辅助配体,得到了6个铜的叠氮配合物。其结构都是由羧酸和叠氮共同连接的一维链。当R=4-N02时,配合物[Cu1.5(4-NO2-Benzoate)(N3)2(H2O)]n(1)为交替的(μ-EO-N3)(μ-COO)桥和(EO-N3)2桥连接的叠氮/羧酸金属链,通过氢键作用进而形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当R=4-OH,4-CH3,4-Cl,3-N02,2-N02时,配合物2-6都为(μ-EO-N3)(μ-COO)桥连接的叠氮/羧酸金属链。与[Cu(4-CH3-Benzoate)(N3)]n(3)和[Cu(3-NO2一Benzoate)(N3)]n·nH2O(5)有别,[Cu(4-OH-Benzoate)(N3)(H20)]n·nH2O (2),[Cu(4-Cl-Benzoate)(N3)]n (4)和[Cu(2-NO2-Benzoate)(N3)(H2O)]n(6)由氢键或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超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不同的取代苯甲酸形成的配合物整体结构不同,显示了非配位基团的结构效应。另外,引入螯合配体邻菲啰啉时,得到的配合物[Cu(4-NO2-Benzoate)(N3)(Phen)]·H2O(7)中,叠氮以双EO配位模式连接相邻的金属形成双核铜的零维结构,羧酸为单齿配位模式。②对合成的部分配合物进行了磁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铁磁性。这与EO模式的叠氮通常传递铁磁耦合作用的结论是一致的。配合物1呈现变磁性,配合物2表现出长程铁磁有序行为,配合物3没有观测到长程铁磁有序现象。磁性结果分析比较得出,叠氮与金属之间的键角∠Cu-N-Cu对磁耦合常数J值有重要影响。并且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调控的叠氮配合物,由于金属中心配位几何构型的不同和超分子作用力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磁学性质。显示了苯环取代基对配合物磁性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