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带动下,东亚经济突破了原有“雁行理论”的产业间分工发展模式,形成了新的生产分工关系。在新的分工关系下,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根据区域内经济体比较优势的不同被分割成若干个生产阶段,形成了东亚经济体之间专业化的生产阶段分工,这种生产关系奠定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分工基础。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引起了东亚贸易结构的显著变化,改变了东亚区域内经济体间以及区域内外的依赖关系和影响作用。主要特点是在区域整体上,区域内以零部件贸易为主的中间产品和与区域外的最终产品贸易迅速增长;在各体上,有着不同分工位置的东亚经济体经历着不同的贸易结构调整和发展。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不仅重塑了东亚经济体之间的分工结构,而且促使区域内各经济体共享国际生产链分工的发展机遇。但是网络本身有其内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何让网络有更好发展,更好服务于东亚经济体是东亚需要认真思考的。由于中国在生产网络处于特殊的地位,研究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大背景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全文共分为5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是对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和创新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包括对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从跨国公司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角度,生产网络形成的内外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第三章是通过由生产阶段分工派生出来的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间产品贸易进行静态与动态的考察,多角度分析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下各经济体的生产分工与贸易结构等现状;第四章讨论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风险,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最后一章从生产网络处于中心加工地位——中国的角度,看待参与生产网络带来的收益和问题,并根据国情寻求自身和生产网络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