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气郁化火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24减分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浆CORT和ACTH的变化水平,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抗抑郁效果及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气郁化火型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健康组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中药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西药组采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每组35例,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4周后和8周后对中药组和西药组进行HAMD-24、HAMA评分,通过HAMD-24减分率判定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同时在治疗前和8周后抽取中、西药组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RT和ACTH含量的变化;并在治疗1周后、4周后和8周后进行副反应量表评分(TESS)。健康对照组仅抽取晨间空腹静脉血一次,检测CORT和ACTH含量。分析中药组、西药组组内治疗前后HAMD-24总分、减分率和TESS总分的变化;分析比较中药组、西药组组内治疗前后和健康组血CORT、ACTH的含量变化;分析两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24总分与血CORT、ACTH的相关性;对比中药组和西药组组间治疗前后HAMD-24总分、减分率、TESS评分和血CORT、ACTH。结果:中药组、西药组治疗4周后、8周后HAMD-24总分、HAMA总分、TESS评分和血CORT、ACTH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两组血CORT、ACTH较健康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AMD-24总分与血ACTH、CORT呈正相关关系;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后HAMD-24总分、减分率,HAMA总分、和血COR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血ACTH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T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气郁化火型抑郁症临床疗效接近;二者均能降低血ACTH、CORT的含量,且与HAMD-24总分的改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本研究中,中、西药均有可能通过影响HPA轴发挥抗抑郁作用。中药组在副反应方面优于西药组,副作用较小,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