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了“比较”和“对比”这一对词语作为动词时候的异同之处。第一章绪论部分确定了研究对象,并将“对比”和“比较”的比较点限定在动词性之上,接着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由于之前并没有学者研究这一对词语,所以将研究现状和理论支撑的重点放在了对动词的分析之上。并对研究意义和语料来源作了说明。第二章是对现代汉语中的“比较”和“对比”进行了整体的考察。对于它们动词性用法中的相同之处,本文从这两个动词的施事成分、对动作承受者的选择和语法层面相似之处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它们是可以互换的,但是要建立在三个条件上:首先对象要具备可比性;其次参与的对象必须有且只有两个;最后这个比较或者对比的动作是按照一定的准则或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它们的不同之处,本文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只能使用“比较”的情况,只能使用“对比”的情况,对两者选择具有倾向性的情况。对这些情况归类中总结出,“对比”强调并展现对比对象双方的差异性,使双方的不同特点更为突出,但对比的对象限定在两个,并且差异明显;“比较”则在比较对象的要求上更为宽泛,更具有模糊性,它可以表现对象之间的比较和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具备明显的目的准则,但是它不能够暗示突显对象之间强烈的差异性和各自特点。第三章对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中的“比较”和“对比”进行了考察。分析探讨了“比较”的历时变化和“对比”的意义。“比较”作动词时在句中位置灵活,动词性含义又有区分高下义、较量武艺义、刑罚义三种,在明朝时候“比较”衍生出了副词性用法,标志着它开始虚化,在清朝时期又演化出了介词义。“对比”的意义基本和现代汉语中类似。而词义的历时演变正是造成共时差异的原因,正是由于“比较”虚化后谓语中心词转移到表示比较的准则结果的形容词身上,因而使用“比较”的句中也是对比较对象的要求宽泛,更注重比较的结果准则,而“对比”则注重对比的行为及对象本身的差异性。第四章为结论部分。通过前文的分析研究探讨,总结出“比较”和“对比”的相同之处和各自使用上的特点,以及产生区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