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但福兮祸所至,无处不在的射频辐射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无线路由、电脑WiFi、手机辐射等等。医生也特别建议孕妇远离辐射。众多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在细胞层面影响蛮大,而对生殖细胞的影响则更是让人关注。因为新生儿胚胎细胞分裂初期,最容易受辐射影响引起意想不到的细胞变异,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长期处在射频辐射下,容易引起烦躁的心理情绪、影响睡眠,甚至引起神经衰弱、抑郁等健康问题。不少研究已经发现手机射频对人体不同组织,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研究分析电磁场环境下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发现有50%的研究都表明,RF辐射会损伤DNA、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化,从而会导致细胞功能失常、细胞癌变、甚至细胞死亡。2011年,WHO已宣布将手机辐射置为Group2B的“可能性致癌”分类中。手机,相比于其他辐射如WiFi、基站辐射,其特点在于通常离大脑很近,频率更低,电磁辐射更强。根据路损公式,电磁辐射强度,是根据发射源距离、射频频率成对数降低的。而路由发射功率为20dBm,笔记本电脑无线发射功率为15dBm,而GSM手机发射功率通常能达到33dBm。并且路由使用2.4GHz射频,手机使用的是900MHz射频。由路损公式不难得出,手机辐射对人体特别是对大脑的辐射伤害,是我们生活环境中最严重的。本论文通过研究蜂窝网原理,确定手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增加与辐射减弱的正相关,通过自己设定的四种算法:旋转算法(将用户身体当作一个障碍物原地旋转)、握姿算法(设计对手机不同的握持姿势)、贴合度算法(设定手机与人体头部的不同距离)、统计算法(统计工作日不同时间段手机信号强度的变化特征)来检测影响手机信号强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手机信号强度变化的程度。其目的便在于,找到手机信号变弱的多种因素,让用户在拨打电话过程中能够找到应对的方法。进而尽量降低手机对人体的辐射,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用户自己通过手机可以进行学习,找到能让手机接收信号更强的四种因素,调节这四种因子便可找到通话过程中手机信号强度更大的区间,从而让手机调节发射功率到较低水平并减小辐射。本论文通过不同的实验场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旋转算法R-ALG、握姿算法H-ALG、贴合度算法P-ALG、统计算法S-ALG分别能够使手机信号强度有15dB、12dB、2dB、34dB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