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精进,使得寻求手术治疗的人越来越多。行手术治疗后,术后切口愈合与机体的总体恢复密切相关。促进腹部术后切口的正常愈合、预防和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与之相应的各种研究和方法逐渐增多,在临床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有利弊。本研究认为腹部手术后,机体的总体病机属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或兼有湿胜的症状,治疗上可通过口服中药以益气健脾渗湿、补血活血等促进机体的总体恢复,以及切口的愈合和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口服对腹部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渗血渗液及红肿疼痛症状、切口渗液消失时间、切口感染、愈合等级等指标的观察,来探讨本治疗方法对腹部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所有观察病例均来自于2017年5月——2018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住院治疗,同时符合纳入标准6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静脉营养支持、伤口换药、红外线照射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口服中药参苓白术散,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连续治疗1周。观察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程度、渗血渗液和红肿硬结、渗液时间、切口愈合、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情况,对比两组疗效,进行评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性别、年龄、BMI指数、基础疾病、疾病类别、麻醉方式、切口长度、切口类别、手术时长、电刀使用情况等)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评分中,治疗组患者为(5.17±1.23)分,对照组患者为(5.10±1.30)分,经t检验,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红肿渗液评分中,治疗组患者为(2.00±1.26)分,对照组患者为(2.00±1.31)分,经t检验,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分析,在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中,治疗组患者为(1.97±1.27)分,对照组患者为(3.67±1.54)分,经t检验,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红肿渗液评分中,经秩和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渗液天数的比较中,治疗组为(3.00±1.23)天,对照组为(3.93±1.46)天,经t检验,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愈合等级的评定中,两组患者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观察及术后1月的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窦道、切口疝的情况,故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月对切口其他不良反应的随访中,经统计学检测,两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养血补虚、渗湿等作用,在腹部手术后,口服中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能加快渗液吸收的时间,促进切口的正常愈合,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发生,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积极意义,同时扩展了中医药的应用范围,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