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恶化是全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自然保护区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周边社区居民生计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其中,周边社区能源消费结构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薪柴是保护区周边居民传统的生活能源之一,薪柴的大量使用给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造成了压力,会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研究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在对不同等级自然保护区、同一保护区不同区位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农户能源(特别是薪柴)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能源种类与结构来看,薪柴是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最为主要的能源,电能与液化气使用也比较普遍,太阳能与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相对较少。(2)从薪柴来源与用途来看,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薪柴主要靠自家采集为主,购买比例较小,最主要的用途为做饭与取暖。(3)不同等级自然保护区、同一自然保护区不同区位农户,薪柴利用水平有一定差异,但并不明显;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薪柴利用基本没有差异。(4)农户家庭是否使用省柴灶对薪柴使用量具有显著影响,平均而言,使用省柴灶农户比没有使用省柴灶农户薪柴使用量减少约29%。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1)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推广使用节能炉灶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农户薪柴使用量,减轻农户能源消耗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对于有条件的地区,政府应该优先重点支持这些地区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2)随着人们对生态服务需求日益增强,生态服务已经成为了林业主导功能。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特别是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居民应该实行生态移民,以彻底减缓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压力。(3)不断创新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建立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机构,加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与协调,有效降低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