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南地区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本文对影响辽南泥石流活动的各诱发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辽南泥石流是典型的降雨型泥石流,降雨是影响泥石流活动的主导因素。对辽南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的研究是辽南泥石流活动规律研究的主体内容。根据对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处理,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近51年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2008年间,辽宁省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1.96mm/a,年际变幅比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为9年,次周期约为24年和3年,月降水量主要分布在7月、8月,其中7月份降雨最为集中;泥石流活动无明显的年际周期变化,但季节分配明显,主要分布在7月、8月,其中以8月更为集中,活跃期稍滞后于降水,基本与降水的丰雨期同步。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辽宁省降水分布呈现整体一致性、东南-西北对称相反性、中部-两侧对称相反性。主体变化是由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泥石流灾害分布主要集中在辽南地区各大中河流的中上游沟谷,活动点较为分散,与降水量的梯度变化趋势不甚一致,而且明显受制于陡直的地形地貌条件。辽南泥石流是典型的降雨型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预测工作应该更关注对降雨量的预测。其中对降雨量的预测可以根据文中拟合得到的前10天累积降雨量的幂函数经验曲线作为参考预测,前15天累积雨量、前30天累积雨量作为辅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