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指环王》、《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好莱坞魔幻电影开始逐渐进入广大电影观众的视野,并在世界电影市场刮起了一阵魔幻之风。在好莱坞魔幻电影塑造的众多形象中,有一个形象格外引人关注——女巫。从1999年上映的《女巫布莱尔》开始,女巫形象或主或辅的出现于各个魔幻电影中,并且呈现一个多样化的趋势。比如在《韩赛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女巫季节》、《邪恶女巫》等电影中,对于女巫的邪恶形象的刻画令观众胆寒;而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女巫形象又变换成与常人无异、具有七情六欲的复杂性人物。女巫的形象也多次出现在魔幻动画电影中,如《通灵男孩诺曼》等。现实中的女巫形象有众多标签,比如“邪恶女巫”、“撒旦的情人”、“老巫婆”等等。由于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这些标签的内涵有着一致性,意义都是指向“黑暗”和“邪恶”。在中世纪,女巫是魔鬼留在人间的“中介”,世界上所有的灾难、疾病都是由于女巫的存在。因此中世纪的欧洲大陆曾经爆发了长时间的猎巫运动,无数无辜女性惨死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猎巫运动中。尽管现代社会没有巫术迫害,但是女巫仍旧是被隔除在主流社会之外的,女巫不可避免的沦为了主流文化的“他者”。但是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的女巫形象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女巫在电影中并不仅仅是代表了邪恶和黑暗,她们还可以是如同女神一样圣洁美丽的,或者是如同邻家小妹妹一样平易近人的。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的女巫形象逐渐增’多,逐渐形成了其类型化特征。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是被文化建构的。由于好莱坞电影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传递着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因此这种建构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建构起来的。本文将从女巫的社会身份的建构、情感价值追求的建构和影像叙事的建构三个方面分析女巫形象的建构过程。最后一个部分主要阐述了大众文化语境下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的类型化生产和符号化意义,指出电影中的女巫形象就是符号化的人,尽管她们被贴上各种关于女巫的标签,但是归根结底要展现的是作为人的情绪情感和价值追求。好莱坞魔幻电影通过建构符号化了的女巫形象,潜移默化的传达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巫形象被类型化生产的原因,并且探讨这种类型化生产的背后隐藏的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本文的最后讨论了女巫形象的类型化生产对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