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周期素D1,是细胞周期G1期的关键蛋白,它感应细胞外界刺激,在细胞从G1期转变到S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周期素D1与CDK4/6形成激酶复合物,这个激酶复合物磷酸化Rb蛋白,释放出E2F从而促进细胞周期进入S期。细胞周期素D1基因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由于细胞周期素D1是一个细胞周期关键基因,因此它被认为是肿瘤的治疗和检测的标志基因之一,它的调控机理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热疗也是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热休克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调控以热休克蛋白如HSP90等的调控机制研究的最为深入,而其他基因在热休克条件下的表达调控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探讨的是细胞周期素D1基因在热休克条件下的表达调控机制,它不但在基础理论上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1.报告基因活性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39~-30位的NF-κB 位点是热休克的应答元件。
1.1删切和突变的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能模拟染色质状态的pREP4-m-CAT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全长”的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pREP4-m-1745CD1-CAT),选取酶切位点从5’端删切构建一系列5’删切质粒。应用Asp718/AfI Ⅱ酶切,然后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Klenow片断补平3’凹端,构建了从下游-1236bp到+141bp的删切质粒,记为pREP4-m-1236CD1-CAT。应用Kpn I和Sph I酶切,然后用T4噬菌体DNA聚合酶削平3’突出端,构建了从下游-580bp到+141bp的删切质粒,记为pREP4-mV580CD1-CAT。设计引物,应用PCR方法,构建了从下游-50到+141bp的删切质粒,记为pREP4-m-50CD1-CAT。应用搭桥PCR方法构建了“全长”在-39~-30NF-κB位点突变的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记为pREP4-m-1745CD1-nf-CAT。同时应用PCR方法构建了从下游-50到+141bp并且-39~-30NF-κB位点突变的删切质粒,记为pREP4-m-50CD1-nf-CAT。
1.2应用竞争性半定量RT-PCR报告基因活性分析的方法确定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的热休克应答元件。在热休克条件下,细胞周期素D1的mRNA水平下降。将在pREP4-m-CAT载体上构建了的“全长”的(-1745~+141),删切的(-1236~+141,-580~+141,-50~+141)以及-39~-30位的NF-кB位点突变的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与内参照质粒pM-CAT共转染A549细胞,热休克处理后,应用竞争性RT-PCR方法分析报告基因活性,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生理条件)相比,在“全长”以及删切报告基因质粒均表现出热休克效应:活性下降50%;而-39~-30位的NF-кB元件突变后热休克效应消失,说明-39~-30位的NF-кB是热休克应答元件。
2. 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分析转录因子在-39~-30位点结合情况。 实验选用抗体为抗P65,mSin3A,BRM,P53,Ac-H3K9,P300和PCAF。结果显示,和对照(生理条件)相比P65的结合活性没有改变,而mSin3A,P53结合活性上升。Ac-H3K9结合活性下降。mSin3A是HDACl,2等的共阻遏物,组蛋白乙酰化下降,说明P65在热休克后募集了去乙酰化酶造成组蛋白乙酰化下降,从而抑制转录活性。P53的结合活性上升,说明p53也参与了这一抑制过程。P300和PCAF结合活性没有改变,可能二者并不参与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的热效应调节。
3.P65,TSA,HDAC,P53和BRM等对细胞周期素D1启动子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 应用共转染技术分析启动子活性,分析-39~-30位的NF-кB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共转染P65并不能阻止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的热休克效应。转染P65可以增强报告基因活性,但是并不能改变热休克造成的启动子活性的下降。而FSA,HDAC类的抑制剂却能逆转这一效应。共转染HDACl,HDAC2表达质粒分别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活性到60%和40%。说明HDACs能够抑制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活性,可以参与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的热休克效应调节。共转染p53表达质粒和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的-50~+141区段,以及这一区段中-39~-30位的NF-кB位点突变的质粒,结果表明P53抑制细胞周期素启动子活性,当-39~-30位的NF-кB位点突变后抑制效应消失,说明P53抑制细胞周期素启动子并且和-39~-30位的NF-кB位点相关。用“全长”的以及“全长”突变的细胞周期素D1基因驱动的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染色质重塑复合物ATP酶亚基BRM野生型(Wt-BRM)以及突变型质粒(DN-BRM),结果显示BRM促进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活性,热休克时抑制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活性。而这一效应在-39~-30位的NF-кB突变后消失,说明BRM的作用和此位点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热休克调控的非经典途径:非HSE/HSF。途径。-39~-30位的NF-κB位点是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热休克应答元件。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的热效应是由P65募集的HDAC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