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患者对不同程度造成的机体损伤产生失控的过度炎症反应,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disseminated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和炎症介质释放(inflammatory mediator spillover)到外周血液,炎症介质并同时能在在远隔部位引起炎症为SIRS的具体表现。国外研究表明在加强监护病房的患者中,SIRS的发病率在成人中约为87%,儿童发病率约为80%~90%。国内回顾性资料显示,儿科加强监护患者中SIRS的发病率约为92%左右。在SIRS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产生。ICU的SIRS和MODS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较快,而对患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评价标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情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而权威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另外SIRS的严重程度可由外周血小板计数下降提示,SIRS反应程度与血小板下降程度相关。患者出现SIRS时激活全身微血管内皮系统,患者此时血小板消耗也增加,患者SIRS病情越严重,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下降也越明显。目的:我们通过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对列研究,探讨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APACHE II评分系统与重症患者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探讨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APACHE II评分的病情变化是否具有预测意义。迄今为止,关于APACHEⅡ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的研究并不少见,也肯定了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APACHE II评分对ICU病房SIRS和MODS患者病情是否具有预测意义,为临床处置ICU危重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收入本院ICU患者108例,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三组:(A组)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合并MODS患者组并排除DIC(n=33),(B组)单纯SIRS患者组并排除DIC(n=38),(C组)非SIRS患者组并排除DIC(n=37)。根据预后将病例分为两组:存活组(n=90)和死亡组(n=18)。记录A组、B组、C组入院当天及第3、6、9天血小板数值,分析病人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分别计算入住科室24小时A组、B组、C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分值,并予以比较分析。计算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当天及第3、6、9天血小板数值,分析病人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计算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分值,并予以比较。结果:SIRS合并MODS患者组与单纯SIRS患者组比较,两组外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SIRS患者组与非SIRS患者组比较,两组外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合并MODS患者组与非SIRS患者组比较,两组外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存活组外周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而死亡组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随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增加,患者病情严重度增加,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也证实了APACHEⅡ评分高低确实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状况。2.ICU患者APACHE II评分高,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也低,死亡组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值明显比存活组低,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研究表明,监测ICU危重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可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3.入院时对患者进行APACHE II评估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同时动态监测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可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和疾病进展情况,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为临床预测周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APACHEII评分对ICU病房SIRS和MODS患者病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