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X片及CT扫描检测方法,测量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程度并对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等级等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与对照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明确退行性腰椎滑脱后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学特点,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改变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方法:
1.入选标准:选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单纯退行性L4/5节段前滑脱患者为DLS组,平均年龄55.57±8.76岁,排除腰椎骨折及峡部不连者;对照组为57例同期无滑脱及腰腿痛的其他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3.74±9.42岁。
2.测量方法:两组均行腰椎X片CT检查,在侧位X片上测量DLS组患者L4/5节段滑移距离及下位椎体矢状径,根据公式计算用于描述腰椎滑脱程度的定量指标Taillard指数;在CT轴位扫描图像上测量L3/4、L4/5及L5/S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同时在骨窗条件下观察DLS组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按Fujiwara标准进行分级。
3.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L3/4、L4/5及L5/S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DLS患者根据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分3组,各组间滑脱程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按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分组比较关节突关节角采用方差分析;DLS组滑脱程度与L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合文献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学改变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结果
1.DLS组L4/5节段滑脱程度均为Ⅰ度,Taillard指数为0.1679±0.0365;
2.DLS组L4/5关节突关节角为33.07±12.17,小于对照组的49.45±11.43°,差异有显著性(P<0.001);DLS组与对照组L3/4关节突关节角分别为36.05±9.09°与38.63±8.04°,无显著性差异(P>0.05);DLS组与对照组L5/S1关节突关节角分别为48.50±13.02°与51.85±13.04°,无显著性差异(P>0.05);
3.DLS组L4/5滑脱Taillard指数与其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相关性(r=0.065,P>0.05);
4.DLS组患者L4/5关节突关节按退变程度分组:Ⅱ度4例,Ⅲ度23例,Ⅳ33例,其相应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分别为:0.1837±0.0418、0.1723±0.0370和0.1589±0.0343,各组间滑脱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5.关节突关节角度改变与其退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6.DLS组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严重(P<0.01)。
结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均存在不同程度退变;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明显小于非滑脱患者的相应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改变与退变程度显著相关;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生后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加重;关节突关节的角度改变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结果而非原发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