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COOK球囊与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评价,为临床选择引产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待产的孕37周~42周需计划分娩的孕妇2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选择不同的引产方式,按引产方式分成COOK球囊组115例和欣普贝生组121例。采用自制的观察表,通过询问病人或电子病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产前体重,引产孕周,孕产次,根据产程进展,及时记录两组孕妇的各产程进展时间,引产指征,引产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药物或球囊取出指征,引产时的不良反应(胎心异常、发热、子宫过度刺激等),剖宫产指征,分娩的方式,宫颈裂伤、急产、产后出血等母体并发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及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情况,记录孕妇的住院天数及所有的住院费用。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s Exact法。对于方差不齐的数据,经对数转换后再进行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引产前孕周、产前体重、身高、产前体重指数、经产妇及中期引产所占比例,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指征中,COOK球囊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例数较欣普贝生组偏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引产后COOK球囊组宫颈评分平均提高至(6.98±1.99)分,欣普贝生组宫颈评分平均提高至(7.18±1.93)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宫颈评分均较引产前明显提高,平均分均提高3分以上,与引产前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在80%以上,引产总有效率在65%以上,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欣普贝生引产过程中胎心异常、子宫过度刺激、发热所占比例高,经检验,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OOK球囊组无子宫过度刺激的病例。两组改行剖宫产的指征无差异(P>0.05)。4 COOK球囊组干预到临产时间、干预到分娩时间均明显长于欣普贝生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的阴道分娩率(74.8%/72.7%)及剖宫产率(25.2%/27.3%),经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欣普贝生组的48小时分娩率明显少于COOK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欣普贝生的急产数、宫颈裂伤数、胎吸助产数及产后出血数均高于COOK球囊组,但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欣普贝生组的住院天数,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消费较COOK球囊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类试验得到的结果如下:1 COOK球囊与欣普贝生对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均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欣普贝生发动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COOK球囊,但两者对总产程无影响。3欣普贝生引产过程中子宫过度刺激、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COOK球囊引产作用比较温和,相对较安全,对不能耐受较强宫缩的孕妇,增加了分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