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型马铃薯也叫马铃薯原原种,简称微型薯,是繁育脱毒种薯的原种。脱毒种薯具有质量好、无病毒感染等优良性状,可使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原产量的1.3-1.5倍,高的可增产3-4倍。为解决西南丘陵地区微型薯机械化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螺旋搅种单行链勺式微型薯精密播种机,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确定排种器的关键结构参数,利用EDM-MBD耦合的方法研究种勺线速度、螺旋转速、螺旋与种勺的距离对排种器性能
【基金项目】
: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高原特色农业机械装备研究与开发”专项,课题名称:山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之子课题:微型薯播种机(2018ZC001-3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马铃薯也叫马铃薯原原种,简称微型薯,是繁育脱毒种薯的原种。脱毒种薯具有质量好、无病毒感染等优良性状,可使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原产量的1.3-1.5倍,高的可增产3-4倍。为解决西南丘陵地区微型薯机械化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螺旋搅种单行链勺式微型薯精密播种机,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确定排种器的关键结构参数,利用EDM-MBD耦合的方法研究种勺线速度、螺旋转速、螺旋与种勺的距离对排种器性能的影响,为了得到工作参数的最佳组合,本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方法,对排种器排种性能进行试验检测。具体研究如下:(1)对微型薯三轴尺寸进行测量,通过查阅文献得到微型薯的本征参数及接触参数;并采用逆向工程技术,提取微型薯几何轮廓,分别利用基于有限元的快速填充方法建立了微型薯离散元模型,将微型薯粘结模型作为DEM-MBD联合仿真离散元模型。(2)按照微型薯种植模式及微型薯种植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单行链勺式微型薯精密播种机,并对播种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3)本文选用Recur Dyn软件作为MBD仿真软件,将其与EDEM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将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三项作为试验指标,验证了DEMMBD联合仿真模拟播种机关键部件工作过程方法的可行性及建立的微型薯粘结颗粒模型的准确性。基于DEM-MBD联合仿真对排种器进行了仿真试验,分别选取了种勺线速度、螺旋转速、螺旋与种勺的距离作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作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所得的结果,确定了合格指数大于90%,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小于5%的时候,各试验因素取值范围分别为:种勺线速度为0.3~0.5m/s、螺旋转速为5~7 r/s、螺旋与种勺的距离为20~30mm。(4)通过台架试验所得的结果,确定了排种器最佳的结构及工作参数,选用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作为台架试验的试验指标,以种勺线速度、螺旋转速、螺旋与种勺的距离作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螺旋与种勺的距离为25mm,种勺线速度为0.37~0.48m/s,螺旋转速为5.8~6.6r/s时,合格指数≥92.0%,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4.0%。用优化结果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可以满足微型薯播种作业要求。
其他文献
热光伏电池是热光伏技术中实现热辐射能到电能转换的关键组件,制约着热光伏系统中电能输出能力和热辐射光电转化效率。鉴于传统单结热光伏电池光谱响应特性与经济性好的宽谱辐射体热辐射特性之间的失配问题,本文以与商用Ga Sb衬底晶格匹配的、实验可制备的GaxIn1-xAsySb1-y和InAs0.91Sb0.09合金为材料基础,应用载流子漂移-扩散理论系统研究了新型GaxIn1-xAsySb1-y/InAs
目标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其他图像分析、图像理解领域的基础。目标检测是指在输入图像中识别并定位指定目标。近年,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各类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深度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性能。于此,本文从深度神经网路的模型压缩及提升目标检测的检测性能角度,针对:1)深度神经网络的深度是其成功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文山州。目前对于三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活性研究、克服连作障碍等方面,而三七的遗传学基础研究工作相对滞后。随着转录组学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学领域应用的日趋成熟,有必要开发三七转录组分子标记,并与三七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为三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非局部性,可以为具有“记忆性”、“遗传性”的材料和过程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因此被用来描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众多领域的实际问题.Hopf分岔理论作为分析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经典工具,在研究系统动力学特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分数阶微积分的蓬勃发展,分数阶系统的Hopf分岔问题及其控制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此外,众多复杂系统的时滞现象不容忽视,很小的时间延迟也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
研究目的:作为临床上治疗疼痛的代表性药物,吗啡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然而长时间使用吗啡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包括镇痛耐受、痛觉敏化以及成瘾等。这些副作用,特别是镇痛耐受和痛觉敏化,极大地削弱了吗啡的临床药效和应用。因此,阐明吗啡诱导镇痛耐受和痛觉过敏的机制,找到缓解途径,对于有效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线粒体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量产生
修复由创伤、感染、肿瘤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节段性骨缺损在骨科上具有挑战性。人工骨修复材料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Zn元素在促进骨形成、矿化和骨量保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刺激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因此可以通过将Zn掺入到其他骨修复材料中的方式,以增强骨修复材料的骨形成和矿化能力。本课题提出将促进活性元素Zn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进行功能
目的:灯盏乙素是已上市药物灯盏细辛和灯盏花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虽然灯盏乙素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了显著的效果,但其生物利用度低,成为了制约灯盏细辛类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灯盏乙素的生物利用度,实验前期对灯盏乙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进行了文献调研,得出灯盏乙素在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可能是在体内的广泛代谢,及在胃肠道的低溶解度所致。目前多从优化剂型、制剂工艺及结构修饰改善灯盏乙素生
随着数据监测成本的不断下降、管网水力模型的普遍应用,基于数据与模型驱动的爆管定位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基于数据与模型驱动的爆管定位技术不仅受监测数据精度及模型准确度的影响,还与监测点布局及监测点数量有关。在上述影响下,如何有效提高基于模型与数据的爆管定位精度是当前面临的难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模型驱动及混合统计的供水管网爆管定位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模糊聚类的
生物毒素是生物体产生的有毒物质,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动物毒素、植物毒素和微生物毒素。其中,植物毒素α-鹅膏毒肽和微生物毒素赭曲霉毒素(OTA)化学性质稳定、毒性较强,是生物毒素中重点关注对象。α-鹅膏毒肽是鹅膏菌中毒事件中的主要致死毒素,人的致死剂量约为0.1 mg/kg。OTA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确定
近年来,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同时其死亡率也最高,已经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呼吸道气流限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病症之一。之前的研究表明COPD可能是肺癌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表明C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