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度工作报告中关于对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阐述。“城市”和“农村”这两个同空间存在却又截然不同的聚落类型,同时在政府文献中再次出现并被人们关注。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从地理学上来说,这意味着在我国土地上将有同等比重的城市景观和农村地貌,也就是说将有更多的农村用地和农业人口发生转化。如果说“城市”和“农村”分别代表“现代”和“传统”的话,那么,作为现代化重要标志的城镇化,又对现有乡村聚落中静态且显性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空间形态发展有何意义,这便是本论文研究和探讨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加之求学期间耳熏目染云南地区众多乡土聚落多样并存的客观事实,论文首先从人类聚落的起源和空间构成方面做了简要回顾和归纳,先按纵向时间顺序分析了聚落发展所受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力,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出聚落的传统评价体系,以此来论证横向空间中当代聚落的传统存在成分。而这些物质遗产的保留和传承则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一对既有递进顺序,又可同时存在的经济过程密不可分。再次回归历史,研究传统聚落在其作用下的演化类型和趋势,目的是为了指导当代聚落的营造实践。本文的创新点也在于用这种反复论证的研究方法,用历史研究来指导传统聚落的现状分类之后,再回归近代历史探求这种现状的成因。按照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时序,分析传统聚落数量从少到多再递减的兴衰历程。论文以云南省内丰富的聚落形态演变个体情况为佐证,在最后对新时期的聚落营造借鉴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使传统文化的聚落空间艺术表现形式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全文的研究分析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经济水平快速且可持续发展背景的分析,提出了将“传统、聚落、空间”三要素叠合的对象作为论文研究的重点。2、对所选对象的历史形态分析和阶段影响因素的分类,提出传统部分的评价体系并对应分析当代聚落形态中传统部分类型分类。3、抽取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演变动因的聚落类别,以我国近代工业萌芽到时下为时间跨度,分析其演化的速度和聚落在城乡分化、乡镇分化中的传统形态的演变。4、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在讨论传统聚落与当代乡土聚落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提出当代乡土聚落空间营造中的传统手法借鉴和传统精神延续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