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命运紧密的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无数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将对现代化视野中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透视。人类社会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具体的生产方式支配,并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转化。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社会发展过程基础的物质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生产力,以及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了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挑战,这些危机表明人与自然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是中国模仿和学习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使我们对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进行反思。论文对西方现代化模式下引起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根源:资本扩张和消费主义进行了考察,揭示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天人对立(天在本文指自然,不含道德、宗教意义)的本质。天人对立使人类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中,这要求现有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变。人类面临的新的挑战: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它们要求人类做出应对,否则人类社会无法走出困境。由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和理性危机而兴起的对现代化全面批判的后现代思潮,呼吁尊重自然和生命的生态伦理,就是试图解决危机的这样一种应对。受到生态伦理的启发,许多学者把目光转向中华文明“天人和谐”的智慧。顺应这样一种历史潮流,本文对中华文明的天人和谐思想重新进行了考察,认为中华文明的天人和谐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论文的结论是:中国不能模仿西方现代化模式,而应该进行自己的创新。中国应该从生态伦理及自身传统文明中寻找智慧,建立比中国封建社会更高层次的天人和谐,为和谐社会发展打下基础。中国的天人和谐具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特征。并且尊重自然和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