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为古今中外的医学实践所证实,是当今世界推崇的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绿色疗法”。为进一步揭示针刺促进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机理,探讨针刺对神经损伤再生修复与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如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肽Y(NPY),在神经损伤的治疗中相互间信息传递的机制,本研究采用动物模型,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分别给予电针、手针及药物治疗,从肌电图、坐骨神经功能指数、髓鞘及轴突特殊染色、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NTF、BDNF、NPY)、特别是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TFmRNA、BDNFmRNA、NPYmRNA)三种神经营养因子的细胞内定位和含量等多种指标,动态观察治疗了1天、7天、14天、21天、28天后的经时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形态学定性、定量分析。从神经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化学、神经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力求借鉴现代科学理论,从基因水平揭示针刺的原理,为针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结论:1、针刺能明显抑制神经损伤的发展过程,促进损伤神经再生与修复。电针组优于手针组及药物组。2、针刺能提高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恢复率,与大鼠脊髓损伤后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相一致。3、针刺能缩短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时间,改善MCV、潜伏期的异常率。4、针刺能减轻坐骨神经及相应脊髓节段神经元的肿胀、变性、坏死的形态学变化,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其形态改变在术后2周最明显,4周时逐渐恢复。5、针刺能促进脊髓内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一肽Y蛋臼的表达,以促进神经元胞体的存活、轴突再生,最终达到恢复神经元的功能。6、针刺能促进CNTFmRNA、BDNFmRNA、NPYmRNA的表达。7、神经营养因于蛋白与基因表达的水平与相应组织形态学变化的时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