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自西汉建郡以来,便成为我国西部边陲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大都会。由于其自然条件使然,远在大月氏和乌孙人、匈奴人统治时期,就是一个游牧地区。汉代以降,历代统治者不断徙民实边,垦殖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成为农牧兼宜的地区。至唐五代宋初,农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取得诸多方面成就。 敦煌地区地理条件比较特殊,绿洲即农耕区范围较小,在其广袤的区域内,除却高山、丘陵、戈壁和沙漠所占面积外,还分布着众多的草场、山溪、湖泽,这些地区宜牧不宜耕,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因此,敦煌的畜牧区域除绿洲农区的舍饲而外,多分布于山谷河流沿岸、高山草甸区域、湖泽地区及绿洲的边缘地区。在这些地带形成了如下较大的畜牧区域;即故玉门关,西同—阿利川牧区,紫亭牧区,苦水、下游牧区及戈壁滩中的零散畜牧区。 唐五代宋初敦煌畜牧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当时政府机构对其有效的管理。归义军政权建立之初,即于紫亭设立牧监、委派监使、统一管理大牲畜——马、驼、牛、驴的放牧;又设置羊司,主持牧羊业事务。在敦煌成立官马院,专司军马、驿马、长行马的供给与相关事宜。为加强对畜牧区域草场的管理使用,专设草场使主持其事,又以草场判官为副贰协助其工作,下设草院负责征收储备草料,以资冬春之需;还设置草泽使、山场使专司湖泽、河流地带及山谷草甸地区牧场管理事宜。还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算会畜籍、监印畜群等,同时雇佣牧子,实行群牧制进行牧放。这些机构的设立和管理机制及措施的有效实施,对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敦煌地区畜牧业种类较为齐全,包括牧马业、牧驼业、牧牛业、养驴业、牧羊业等。它们在唐五代敦煌地区共同发展繁荣、相依相旺,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尤其是牧羊业,更为兴旺发达,不论官府、寺院,还是私营业主,所属羊 群数量之多,经营范困之广都是相当可观的,充分反映了唐止代尤其是归义军 时期,畜牧业兴旺发达的情况。 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毛纺织业、皮革加了Jk等手工业的发展,并产生了 外延效应。尤其是毛纺织业,种类花色齐全,仅褐小即有20 多个品种,毡又 有白毡、黑毡、花毡、绣毡之分,且有戳预、骸、既等品类。在纺织技术和工 艺流程等方面,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织机和提花、印染等复杂工艺,达到了很高 的水平。 皮革加工业适应当时军事、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推出了多种产品,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所需。 畜牧业的繁荣,衍生和带动了毛纺织业、皮革加工业的发展,其产品不 仅可满足当地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目.又通过市场交换,远销外地,加速了 商业经济的发展,在当时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积极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