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和造成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而能源效率的提高被认为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费,从而减缓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导致因能源效率提高而节约的能源被部分或全部的抵消,能源消费量并没有出现预期的下降,所以能源回弹效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由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特性,本文采用三分法把我国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并另将东北地区单独提出,对这些区域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研究,分析了回弹效应的区域差异。本文首先对能源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解,将非效率因素从能源强度中剥离了出来,分析了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提出了能源效率的量化方法,推算了能源效率的大小,分析了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然后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进行了分解,将影响能源消费量的因素分解为三个因素,经济因素、结构因素和强度因素。运用能源强度变化的分解结果求出效率因素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经济、结构、强度、效率各因素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其次以资本存量、劳动力、有效能源服务作为投入要素,考虑能源效率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以生产总值作为产出要素,运用三要素生产函数模型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求出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其中,本文运用Eviews6软件得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用SPSS21采用岭回归消除了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最后根据相关数据推算结果,运用回弹效应测算方法,对我国及东、中、西、东北地区能源效率提高所引起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980-2014年及各地区1986~2013年能源效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在回弹效应的推算结果中,我国能源回弹效应均表现为部分回弹,但我国各区域能源回弹效应存在部分回弹、回火和过度存储效应。在2006~2013年,我国及各地区能源回弹效应都较为平稳,回弹效应数值均在50%以下。其中,各区域能源回弹效应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说明我国各地区回弹效应切实存在,提高能源效率的节能措施是有一定实效性的,但同时要求我国在节能政策制定的同时不但要考虑回弹效应的存在还要考虑政策的区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