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血蛋白组分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Gastric cancer,GC)为世界上多发的消化方面恶性肿瘤,给人民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胃癌的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排名仍然处于前列。近几年,我国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第三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进展期胃癌的生存率低,可能与医治中的并发症、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方面有关。所以探寻毒性低、效果显著的抗肿瘤药值得期待。  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些抗肿瘤中药,毒性低且效果显著。植物药抗肿瘤的主要成分经证实通常是多糖、短肽及黄酮类等化合物;而动物药的主药成分为短肽,包括毒素和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毒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短肽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动物体内分泌的多种抗菌肽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效果。因此,从已知中药出发,分离其中有效活性成分来研发安全高效的抗肿瘤药物潜力巨大。  鹅血(Goose blood)属于中医动物药范畴,是中医治疗胃癌常用的成分之一。由于尚无鹅血医治胃癌的正式文献报道,因此我们拟观察鹅血有效组分中多肽和蛋白质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鹅血有效蛋白组分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质谱鉴定初步了解鹅血有效组分的多肽和蛋白组成及其功能。  方法:  1.取鹅血清,使用30 kD和10 kD超滤管分级分离鹅血有效成分,再取部分10 kD鹅血有效成分,进一步使用3 kD超滤管分离鹅血中小分子多肽成分,并对鹅血各组分中蛋白定量分析。  2.取培养获得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株HGC-27和SGC-7901备用,分别加入各组鹅血蛋白组分、阳性对照化疗药5-FU、空白对照作用36小时后,用MTS法算出鹅血各蛋白分组的生长抑制率。  3.对有效鹅血蛋白组分溶液内酶解20小时后,采集和分析提取出的酶解多肽,质谱鉴定有效鹅血蛋白组分的构成。  结果:  1.鹅血蛋白各分组都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株的效果,各分组间效果不同。  2.30 kD组和10 kD组均表现良好的抑制效果,较3 kD组作用更加显著,其中10 kD组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1.37%±5.94%(P<0.05)和12.05%±9.03%(P<0.05);与阳性对照的化疗药5-FU组的生长抑制率65.46%±10.40%(P<0.05)和78.27%±4.08%(P<0.05),其作用稍弱。结果提示,鹅血清中起作用的蛋白组分大多集中在10 kD组。  3.10 kD组10倍稀释后,其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效果不够明显,表明其作用方式比较温和。  4.质谱分析鹅血清中10 kD组,以进一步了解可能起作用的蛋白组分。质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共获得135个蛋白或多肽,其中功能已知的蛋白为60个,与其他物种有类似功能结构域的蛋白48个和未知蛋白27个,参照物种相近的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的基因信息获取鹅血大部分蛋白或多肽序列。通过质谱获得的所有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在43~3201个之间,其中小于130个氨基酸的有19个蛋白或多肽。该组分获得的5个多肽初步分析可能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结论:鹅血清的蛋白组分具有一定的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集中于10 kD组分,该组分中有百余种蛋白,小于130个氨基酸的19个蛋白或多肽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其他文献
背景: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是骨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它是一种已经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的生物活性材料,大多数由人工合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