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离并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肠管多处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SD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传代、扩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并进行成骨、成脂肪分化诱导,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在盲肠结扎穿孔术的基础上进行大鼠肠管多处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2组,即PBS对照组和BMSC实验组。PBS对照组造模后静脉注射0.5ml PBS。干细胞实验组静脉注射0.5ml PBS+BMSCs(约1×106个细胞)。于0h、3h、6h、12h、24h随机从2个组内各抽取6只大鼠静脉血并做好标记,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BUN),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和IL-10的水平,统计并分析2组血液指标变化,并且统计2组大鼠术后24h的存活数量。【结果】1、获得了均一的长梭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集落样生长,纯度高、活性强。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显示其高表达CD29、CD90,低表达CD34、CD45。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24h生存率得到提高(P<0.05);在6h、12h、24h实验组血清IL-6水平有明显降低(P<0.05);在6h、12h实验组血清IL-10明显降低(P<0.05),在24h的实验组IL-10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在24h实验组的肝功能(AST、ALP)与肾功能(BUN、Scr)明显降低(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能顺利的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肠管多处伤具有治疗作用,可能机制是:BMSCs能抑制促炎因子IL-6的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调节炎症的反应,提高了大鼠24小时生存率,并减轻了肝脏和肾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