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助燃功能探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崛起,互联网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步走入公众的视野,也引起学者的关注。既有研究中,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在社会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内不少学者零星提出了网络传播和网络舆论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有重大影响,但还只是针对某些事件的发生描述出当前互联网和群体性事件交互影响这一特征,并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内在机制进行详细地研究和探讨。   互联网究竟如何对群体性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众多群体性事件案例的归纳总结和对网络文本的内容分析,提炼出网络助燃理论:网民自发进行的网络人际传播对群体性事件有助燃的作用。一方面,网络人际传播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情绪感染和组织动员的内部助燃作用,这是将集体行为发生的条件和资源不断集聚的过程,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行动参与者和舆论准备,即内聚动员过程;另一方面,网络人际传播使事件信息被更多的网民关注,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提供舆论准备和外部支持,在群体性事件后以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社会舆论和事件处理都起到外部助燃的作用,这是将事件相关信息不断扩散、事件影响逐步扩大的过程,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在情绪上有着强烈共鸣的非直接参与者,即外扩动员过程。   本文主体结构如下:第二章首先探讨网络人际传播在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方面表现的特点以及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第三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通过互联网直接组织或形成的相关群体性事件案例论述内聚动员过程;第四章对瓮安事件发生后的网络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归纳群体性事件中网络人际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舆论的特点,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不同阶段网络人际传播对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双重影响,在此基础上阐释网络人际传播的外扩动员过程;第五章对网络助燃理论进行归纳和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互联网时代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本文认为,网络人际传播使互联网时代的群体性事件具有扩散性、诱发性、连锁性、参与主体年轻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同时,对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案例所反映出的网络人际传播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影响、网络舆论对媒体组织和政府的影响三个方面作出基本判断。本文是一项探索性研究,网络舆论是否等同于真实的社会舆论?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是否消解了权力、为大众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文章最后对这两个问题的冲突观点进行反思,希望为以后的研究提出有益的思考。
其他文献
当前,关于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排斥问题,人们基本上是在“农民工”这一概念下,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和思考。然而,“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却并非单一,而是既有处于城市化
本文试图了解同性恋者在其不同的成长阶段即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过程中自我认同的规律,在这些阶段中他们是如何发现自己的同性倾向,如何接受、认同同性倾向,在这个过程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论文以东北地区的满族、汉族、朝鲜族的民居为对象,具体阐明了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对居住及其文化的影响.本研究从多学科研究视角,即在综合考察过去学界在建筑学、地理学、
本文通过对一个以村庄为核心的事业和文化社区的考察,集中讨论了在市场化进程较晚的内陆乡村,家户工业生长发育的社会基础与条件。通过描述一个处于转型期的乡村工业制度发生发
学位
情感诉求是满足消费者情感上的需要,情感诉求从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中来演绎概念。情感诉求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关于各种物质手段效果的考虑上,而必须考虑其信息如何激发特定的
上个世纪70时代初,一位美国的精英电子学家出于为军事服务的目的将几所大学的计算机用电缆连在了一起,起名为ARPAnet,这就是今天在全世界普及的INTERNET的鼻祖,此后国际互联
学位
我下面对最后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对老师和同学的英语复习有所帮助。一、复习备考在后期复习中我们要学会预测,把握趋势,高效科学备考。按部就班,扎
期刊
2016年,共享单车快速崛起,有效解决了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的创新模式,给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