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桉树林的杂草进行调查,初步筛选出适合在林地除草的10种除草剂;研究桉树和杂草的根系分布,确定根位差;通过亮蓝模拟施药试验,确定最佳施水量;以茎杆喷射的方式对盆栽桉树苗进行模拟施药,通过测定桉树的生物指标(株高、直径、鲜重和干重)和桉树的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筛选出对桉树苗安全性的药剂;将筛选出的安全药剂以茎杆喷射的方式在桉树林中进行施药,观察除草剂在该施药方式下的除草效果;研究氯氟吡氧乙酸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根部位差观察结果表明:1年生的桉树根长与杂草根长存在明显的根位差,桉树根长范围在90-120 cm左右,杂草根长范围在0-30 cm之间,根据亮蓝模拟实验探究出每平方米最佳施水量为4 L。通过盆栽实验进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茎杆喷射的方式对桉树苗进行模拟施药,发现草甘膦(950、1900、3800 g ai/ha)、草铵膦(550、1100、2200 g ai/ha)、氯氟吡氧乙酸(95 g ai/ha)和敌草快(250、500、1000 g ai/ha)等药剂对桉树苗株高、直径、鲜重和干重无影响,桉树苗中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正常值;氯氟吡氧乙酸(190、380 g ai/ha)和丙炔氟草胺(500、1000、2000 g ai/ha)等药剂对桉树苗株高、直径、鲜重和干重有较强抑制作用,桉树苗中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出现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正常值;敌草隆(950、1900、3800 g ai/ha)、环嗪酮(250、500、1000 g ai/ha)、麦草畏(180、360、720 g ai/ha)、三氯吡氧乙酸(1320、2640、5280 g ai/ha)和氨氯吡啶酸(810、1620、3240 g ai/ha)的等药剂作用下的桉树苗已死亡。将筛选出对桉树安全的除草剂草甘膦(950、1900、3800 g ai/ha)、草铵膦(550、1100、2200 g ai/ha)、敌草快(250、500、1000 g ai/ha)和氯氟吡氧乙酸(95 g ai/ha)以茎杆喷射和喷雾喷射两种方式在桉树林中进行模拟施药,研究表明草甘膦(1900 g ai/ha)、草铵膦(1100 g ai/ha)和敌草快(1000 g ai/ha)对桉树林杂草总株数防效抑制率和鲜重防效抑制率均高达95.00%左右。为下一步药(除草剂)肥一体化施用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可以为控制杂草而不伤害桉树的问题提供解决路径。茎杆喷施法喷施氯氟吡氧乙酸2 h、1、3、5、7、14、21、28和35 d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药量集中分布在土壤深度0-20 cm之间,在20 cm深度以下药剂含量较低,无法到达抑制杂草根系生长的药量,所以该药剂对桉树林中杂草的总株数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