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茎杆喷施法防治桉树林杂草的除草剂选择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桉树林的杂草进行调查,初步筛选出适合在林地除草的10种除草剂;研究桉树和杂草的根系分布,确定根位差;通过亮蓝模拟施药试验,确定最佳施水量;以茎杆喷射的方式对盆栽桉树苗进行模拟施药,通过测定桉树的生物指标(株高、直径、鲜重和干重)和桉树的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筛选出对桉树苗安全性的药剂;将筛选出的安全药剂以茎杆喷射的方式在桉树林中进行施药,观察除草剂在该施药方式下的除草效果;研究氯氟吡氧乙酸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根部位差观察结果表明:1年生的桉树根长与杂草根长存在明显的根位差,桉树根长范围在90-120 cm左右,杂草根长范围在0-30 cm之间,根据亮蓝模拟实验探究出每平方米最佳施水量为4 L。通过盆栽实验进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茎杆喷射的方式对桉树苗进行模拟施药,发现草甘膦(950、1900、3800 g ai/ha)、草铵膦(550、1100、2200 g ai/ha)、氯氟吡氧乙酸(95 g ai/ha)和敌草快(250、500、1000 g ai/ha)等药剂对桉树苗株高、直径、鲜重和干重无影响,桉树苗中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正常值;氯氟吡氧乙酸(190、380 g ai/ha)和丙炔氟草胺(500、1000、2000 g ai/ha)等药剂对桉树苗株高、直径、鲜重和干重有较强抑制作用,桉树苗中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出现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正常值;敌草隆(950、1900、3800 g ai/ha)、环嗪酮(250、500、1000 g ai/ha)、麦草畏(180、360、720 g ai/ha)、三氯吡氧乙酸(1320、2640、5280 g ai/ha)和氨氯吡啶酸(810、1620、3240 g ai/ha)的等药剂作用下的桉树苗已死亡。将筛选出对桉树安全的除草剂草甘膦(950、1900、3800 g ai/ha)、草铵膦(550、1100、2200 g ai/ha)、敌草快(250、500、1000 g ai/ha)和氯氟吡氧乙酸(95 g ai/ha)以茎杆喷射和喷雾喷射两种方式在桉树林中进行模拟施药,研究表明草甘膦(1900 g ai/ha)、草铵膦(1100 g ai/ha)和敌草快(1000 g ai/ha)对桉树林杂草总株数防效抑制率和鲜重防效抑制率均高达95.00%左右。为下一步药(除草剂)肥一体化施用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可以为控制杂草而不伤害桉树的问题提供解决路径。茎杆喷施法喷施氯氟吡氧乙酸2 h、1、3、5、7、14、21、28和35 d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药量集中分布在土壤深度0-20 cm之间,在20 cm深度以下药剂含量较低,无法到达抑制杂草根系生长的药量,所以该药剂对桉树林中杂草的总株数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较低。
其他文献
长江口紧邻大陆,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环流结构使得长江口邻近海域呈现出独特的温盐分布特征。开展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海表温/盐遥感变化分析与冲淡水探测研究,对于提升对长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并明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普及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而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装配式预制件的配送问题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本研究从预制件配送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综述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梳理了预制件的种类以及预制件配送地点等约束,引入了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等相关理论,建立了
果树矮化密植已成为世界果树种植栽培产业发展的趋势。荔枝矮化育种研究不仅需要依靠传统育种方式进行矮化品种选育,更重要的是从遗传改良方面进行荔枝矮化研究,直接从分子水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污染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巨大阻碍。化学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部分,传统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三废
本研究以硅小球(Silicon Spherule,SS)、白炭黑(White Carbon Black,WCB)和MCM-41(MCM)三种硅基材料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金属Ce负载的三类催化剂(Ce/SS、Ce/WCB和C
广袤的海洋中蕴涵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其中波浪能拥有储量巨大、能流密度高的特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振荡水柱式(OWC)波能转换装置以其结构形式简单且功能多样的特
镉、砷、铅是动植物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容易通过土壤植物体系迁移并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如:长期食用镉超标大米会导致人体结缔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功能障碍、肾损伤甚至致癌。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农田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剧,以及水稻自身对Cd、As、Pb的强富集作用,使得稻米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如何降低水稻稻米中的镉含量成为急需得到解决的重大问题。大量研究发现晚稻中的
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其在系统动态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保持可接受行为和满足某些性能要求的能力.在许多实际应用中,系统的突变会给系统状态的测量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突变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对于其安全高产有着重要作用。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Dudgeno)原属于局部偶发性次要水稻害虫,但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等地发生
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各种姿控装置如控制力矩陀螺正常运转时会产生一系列幅值小,频谱宽的微振动,这种微振动会严重降低高分辨卫星上搭载光学载荷的成像质量。采用橡胶减振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