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图像分割是医学影像分析领域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分割效率和结果的精细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时效性与准确性,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架构的进步和医学影像分割需求的提高,深度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在包括肿瘤分割在内的各种医学图像处理任务中。目前国内外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垂体腺瘤MRI图像进行分割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对3D-CUBE T1WI对比增强MRI图像上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图像分割是医学影像分析领域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分割效率和结果的精细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时效性与准确性,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架构的进步和医学影像分割需求的提高,深度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在包括肿瘤分割在内的各种医学图像处理任务中。目前国内外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垂体腺瘤MRI图像进行分割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对3D-CUBE T1WI对比增强MRI图像上的垂体腺瘤及鞍区组织(垂体、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进行语义分割的效果,并将深度学习模型的分割结果应用于鞍区三维重建,以提高垂体性腺瘤MRI图像的分割效率并推动其向临床应用转化。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我院行垂体MRI 3D-CUBE T1WI对比增强检查的符合研究条件者共72例(共计5816张冠状位和矢状位高分辨率MRI图像),患者平均年龄24±10.5岁,肿瘤组织最大径线平均值16±4.2mm;其中泌乳素瘤58例、生长激素瘤7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5例,其他2例。图像经裁剪、预处理与数据增强后,构建包含1008例垂体腺瘤MRI容积图像的三维数据集,以其中的80%作为训练集,20%作为测试集,输入基于四种不同3D卷积神经网络架构(U-Net 3D、Dense-Net 3D、V-Net与Dense-Voxel-Net)的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训练和测试,比较各网络对垂体腺瘤及邻近鞍区组织的分割效果,并将分割结果应用于鞍区三维重建。结果:准确率结果:深度神经网络在垂体腺瘤MRI图像分割任务上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基于四种不同3D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Dice系数分别为84.83%(Unet-3D)、85.41%(Dense-Net 3D)、81.44%(V-Net)和83.42%(Dense-Voxel-Net);模型在对肿瘤组织、视神经与脑组织、双侧颈内动脉的分割上表现较好,分别达到91.53%(Unet-3D)、90.41%(Dense-Net 3D)、90.80%(Unet-3D),而对正常垂体组织与双侧海绵窦的分割效果欠佳,分别达到54.22%(Unet-3D)、39.78%(Dense-Voxel-Net)。训练耗时与显存占用:四种网络的训练耗时与GPU显存的使用情况分别为9h 26min/16.2GB(Unet-3D)、12h 15min/19.0 GB(Dense-Net 3D)、11h 33min/20.5 GB(V-Net)和12h30min/21.0 GB(Dense-Voxel-Net)。权重参数体积与单位图像耗时:各网络的权重参数体积与处理单例图像所需的时间分别为6.8 MB/0.52s(Unet-3D)、6.02MB/0.72s(Dense-Net 3D)、174 MB/1.63s(V-Net)和6.88 MB/0.75s(Dense-Voxel-Net)。结论: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对3D-CUBE T1WI对比增强MRI图像上的垂体腺瘤及鞍区组织分割的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对肿瘤组织、视神经与脑组织、双侧颈内动脉的分割中,对测试集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证明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垂体腺瘤分割任务中的有效性。通过将分割结果进行可视化和三维重建,可以满足部分临床和科研需求,能够在人工智能和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为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术前评估及预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瓜氨酸化抗原水平,评价血清瓜氨酸抗原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合成一种具有多种瓜氨酸相似基序的肽(Multiple Citrulline Similar Motif,MCSM),并使用了 一种新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
目的1.探讨银屑病关节炎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2.探讨代谢指标对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方法1.收集136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收集其中36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收集了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趋化因子配体20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与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目前的服务机器人已经可以完成扫地、拖地等家政任务,但是更为复杂的任务如折叠衣物、给残障人士穿衣服等就难以胜任了,原因是因为这些任务都涉及到操作织物类柔性体。织物类柔性体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这使得传统的基于建模的操作规划方法很难实施。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织物类柔性体操作规划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织物呈现出复杂的
压电陶瓷驱动器有着高速响应、高精度位移输出、体积小巧、高工作带宽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并能够提供微米甚至纳米级精度位移输出,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高精度行业中。本课题意在将压电位移输出控制技术与晶圆测试系统相结合,实现晶圆探针测试的驱动改革,探究压电驱动技术在晶圆测试中的可行性。压电陶瓷的迟滞非线性特性会对位移输出精度造成影响,并且由于其独特的材料特性,迟滞现象会因工作频率的升高而更加明显。针对压
连续体手术机器人由于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可以在非线性狭小空间内进行检查和实施微创手术,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由于柔性臂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与人体组织发生碰撞,为确保人机交互过程的安全性,实时获取柔性臂末端位姿至关重要。磁定位技术具有无视线约束、无辐射等优点,在手术机器人导航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将永磁跟踪技术应用于多臂连续体手术机器人末端跟踪,提供低延时、精准的末端位姿反馈具有重要的意
目的:分析探讨节律控制和心率控制治疗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预后结果比较。即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与单纯心室率控制对比,分析恢复并维持SR是否与更好的临床结局相关。从而为
在建工程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地质资源勘查技术工作,主要用途是被应用于城市建筑工程上,包括高层房屋建筑、路面大桥建设工程、河堤河道建设等诸多方面。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研究发展,使得在我国的自然地质资源勘查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幅度提高。在新发展时期下,使得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对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空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广大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
并联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结构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运动学精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关节数大于机器人的自由度的数目,能够有效的消除机器人的奇异位型,从而达到增大工作空间的目的。机器人抛光加工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末端刀具的位置精度,更重要的是抛光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接触力的控制。借助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优点,本课题以抛光加工为应用背景,对具有大倾转能力的4PUSPPPU并联机器人展开轨迹跟踪和力位耦合控制方
研究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可溶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s PDGFRβ)浓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50例在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很可能的AD”患者和33例在此时间段内就诊的认知功能正常的非认知障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完善神经心理学测评,依据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比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由于其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疲劳耐久性优异、可设计性强以及可大规模整体成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海洋和生物医学领域。随着制造工艺的提升,大厚度FRP逐渐用于主承载和次承载结构中,然而,在生产制造和服役期间,大厚度的FRP内部出现基体开裂、纤维断裂、界面脱粘和分层等缺陷的概率显著增加。缺陷导致的力学性能下降在承载结构中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且材料内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