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由美国林务局开发的I-tree tools软件,对合肥市二环内主干道路、典型居住区、典型学校行道树的空间结构、健康状况及生态效益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探讨I-tree tools软件运用于国内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研究方面的技术;另一方面为合肥行道树种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基于I-tree tools软件、结合实地调查,对合肥市二环内行道树树种组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合肥市二环内主干道行道树有38852株,16个树种,隶属于13科14属。目前合肥市行道树中香樟数量最多,占总数的20.2% ,其次为广玉兰、二球悬铃木和国槐,这4个树种总量达到总数的68.7%。对合肥市二环内道路、学校、居住区行道树比较研究得出:在这三种立地类型中,广玉兰、香樟、合欢三种树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占所调查株数的55%以上,形成了以这三树种为基调树种,其它树种配置的绿化模式。对一环内10年间主干道行道树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一环路以内1998年行道树共10种、13420株,2008年10种、12430株,株数下降7.4%;银杏、侧柏、白玉兰未出现在2008年的调查记录中,而在2008年的记录中,新出现乌桕、无患子、香椿3种。②对胸径研究表明:二环内主干道行道树以小径阶的树木为主,且胸径分布不均匀。胸径<15 cm的树木占了总数的65%,胸径15-30 cm的占30.4%,胸径>30cm的仅占4.8%。而在胸径>30cm的大树中,仅二球悬铃木就占了53%。③就种植方式而言,行道树种植形式较单调,缺乏变化,主要种植在院落前、绿化带和树池中;就主干道行道树而言,路带式和树池式占总量的99.4%,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影响了景观效果,而且对行道树的健康生长有碍。④对道路、学校、居住区行道树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得出:学校行道树健康状况高于其它,96%达到健康,主干道行道树94.5%被评为健康,但广玉兰在三种生长环境下健康状况均较差,这主要是由于树龄、病害和机械损伤导致。对10年间行道树健康程度比较研究得出:健康状况明显呈整体下降趋势。对树种比较得出,悬铃木、香樟、雪松、黒杨健康下降显著,其中悬铃木下降最为显著,健康指数下降了13%,相比较而言,广玉兰、国槐、女贞略有上升。(2)对生态效益研究表明:①二环以内主干道行道树创造的年生态总效益为5145.8万元,单株加权平均效益为1324.5元。从效益分布看,行道树截流降水的效益最为显著,为总效益的89.3%,而改善大气质量效益最低,仅为总效益的0.2%;不同树种单株年生态效益显著不同:最高的是二球悬铃木,平均每株2811元;最小的是乐昌含笑,单株仅为198元。不同区域行道树比较研究得出:居住区和主干道行道树截留雨水效益占总效益的比值均较大,达到89%以上,而学校行道树截留雨水效益仅占总效益的6.5%。而对于学校来说其美学效益占总效益的比值较大,达到87%,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整体景观较好,行道树种植易成景。②合肥二环内主干道行道树储碳共计7582吨,折合经济效益为759.3万元,单株的加权平均效益为195.4元。③主干道行道树不同配置模式对降温增湿、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效果是不同的,其中乔、灌、草三层配置模式及高大乔木的效果显著。(3)养护管理目前,行道树养护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对于主干道行道树而言,14%的行道树需要不同程度的维护。综合分析得出幼树相对需要较高的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