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凭借高能耗高排放的模式快速发展,但高能源的损耗导致了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进而对经济发展整体运行起发到了反作用。中国政府近十年推行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新思维模式,全面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实践探索。在此背景下,本文加强对大气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能够探索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而且为我国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环境改革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加快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往学者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时认为生产效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忽略了环境约束条件,忽略了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技术创新与进步,产业结构改善,能源合理使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了突出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将环境约束纳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框架进行对比,以此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多方面分析,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控制方面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大气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构建了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首先,对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说明;然后,通过非径向的DEA模型、Bienial Malmquist指数和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2005-2014年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最后,本文分别对我国37个工业行业和30个省市进行了环境规制下的差异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技术进步是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原因,纯效率变化是推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规模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小甚至是阻碍作用。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整体存在差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重工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纺织业、印刷业等轻工业的发展。不考虑环境约束时TFP的平均增长为10.77%,而在环境约束情况下,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3.33%,说明环境治理成本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区域发展方面,我国的各省市以8.6%年平均增长率不断的改善,但在2005-2006年和2012-2013年两个阶段的BML指数分别减少了3.6%和0.32%的增长。在环境规制时,内蒙古、江西、海南、河北等九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超过10%,大部分区域经济发对生态环境没有造成破坏,而海南、江苏、天津、云南、浙江在经济发展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