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医生是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保障农村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随着2009新的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乡村卫生院采取药品零减价销售,该政策大大降低了农民看病的负担,却又损害了医改另一主体乡村医生的利益,对此,国家采取了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处方补贴和政府定按人口数给的固定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贴等方法来弥补由于医疗改革而造成乡村医生收入下降的问题。但与同时产生于50年代的代课老师和兽医相比,乡村医生无论是在身份认定、经济收入和养老保险但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上级财政部门经济能力的限制,加上部分人为因素造成一些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乡村医生收入不增反减,也严重影响了乡村医生从医的积极性。本研究通过学校期刊数据库,广泛收集乡村医生待遇问题和养老保障问题等方面的文献,在阅读理解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利用网络平台查阅国家解决乡村医生问题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措施,广泛调研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有关乡村医生待遇的主要政策、做法、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途径对被调查地区乡村医生的基本现状、需求等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然后运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云南省永平县乡村医生现状情况表明,偏远地区乡村医生的现状和待遇令人堪优,主要问题是收入偏低、工作性质风险大、收入不稳定,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缺乏归宿感和认同感等。产生原因是药品无利润后,政府补贴不能按时发放,一些当地政府又通过增加考核项目的方式变相减小补贴经费。而偏远地区的养老方式还主要依靠养儿防老的方式,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购买的政策,但受意识落后、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调查地区购买养老保险的人偏少。要解决该问题,一方面,国家和省级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强化对补贴经费的监管,保证乡村医生的合法利益;同时加大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适当补助减少乡村乡村所缴纳的费用。另一方面,乡村医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利用各种途径来保障自己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