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内ECG监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vent_chri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由于穿刺点邻近上腔静脉,置管后固定、换药和护理都较方便,不影响病人肢体活动且易于被衣服遮蔽,常被临床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入路的第一选择。但穿刺时穿刺针尖恰好指向同侧颈内静脉或对侧头臂静脉,使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高达30%。静脉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会使测量的CVP数值不准确、输液速度慢或回抽血液不顺利,容易发生局部组织炎症损伤,在颅脑手术中可能出现脑组织肿胀、颅内静脉炎和栓塞等。现有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方法有X线透视、食道超声或监测管尖压力波型等,倘若导管异位则仍需再次穿刺置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费用。国外学者报道静脉内心电图(venouselectrocardiogram,VECG)是一简单安全监测导管尖端是否进入右心房内的方法,但不能明确显示尖端抵达中心静脉。研究中应用自制的VECG定位联接导线,以LL导联为探索电极,发现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位于外周深静脉时的VECG有很大不同。 目的 进一步揭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导管到位和异位的VECG变化规律、有关影响因素和临床使用价值。为克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异位率高的缺陷,探索一种简便有效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准确到位的方法。 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病人选择与分组 1、病人选择:择期颅脑手术麻醉中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年病人62例,所有病例在术前均征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分组方法:依照穿刺途径与导管到位情况将62例病人分为三组。 Ⅰ组(右锁骨下静脉导管到位组,n=38),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X线胸片证实导管为到位者。 Ⅱ组(右锁骨下静脉导管异位组,n=9),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X线胸片证实导管为异位者。 Ⅲ组(其他静脉入路穿刺组,n=15)。另选15例同期同类手术病人分别经左锁骨下静脉、左颈内静脉和右颈内静脉穿刺入路(各5例)。在X线透视监测下穿刺置管。 材料与方法 监测仪、中心静脉导管套装、ECG定位导线、C臂机和静脉穿刺的无菌用品。手术当天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心电图监测仪显示Ⅱ导联,3个ECG联接电极分别为穿刺侧上肢导联固定于同侧肩峰的背面,对侧上肢导联电极置于锁骨下窝,左下肢导联(LL)置于左侧肋缘与腋中线交界处。 中心静脉穿刺后置入引导钢丝和静脉导管,使引导钢丝前端超出导管1厘米。我们根据临床常用置管深度,设计观察、分析静脉导管尖端距离病人静脉穿刺点的皮肤7~10cm(VECG10)、11~15cm(VECG15)、16~20cm(VECG20)三种不同长度的VECG。VECG定位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导引钢丝和ECG监测仪LL电极。调整导管与导丝的置入深度,观察心电图仪屏幕上VECG的变化。 X线确认中心静脉导管位置47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人,X线显示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以下且位于胸椎右侧,证实为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到位),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以上或位于胸椎左侧者为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之外(异位)。15例C臂X线透视下观察导管置入10厘米时导管尖端位置。 监测指标:(1)静脉导管到位和异位VECG15的主波方向;(2)静脉导管到位和异位VECG15的P波方向;(3)静脉导管到位和异位VECG15的波形特点;(4)VECG10、VECG15、VECG20的波形特点和P/QS波幅比:若无法分辨P波和QS波,则P/QS波幅比为0。(5)三种不同外周深静脉穿刺入路的VECG10波形特点。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果 该研究共62例病人在中心静脉置管前ECG(基础ECG)的主波及P波均正向。 1.X线证实静脉导管尖端位置:X线证实静脉导管尖端到达中心静脉者有38例,到位率80.85%。9例位于中心静脉之外,异位率19.15%。 2.到位组VECG15主波及P波方向:所有病例的VECG15主波及P波均负向,与基础ECG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3.异位组VECG15主波及P波方向:主波正向、负向和方向不可分辨者各有2例、3例和4例;全部病人的P波方向均不可分辨。主波和P波方向分别与基础ECG比较,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4.VECG15波形特征:到位组全部呈现“W”形,异位组全部为锯齿形。 5.外周深静脉穿刺置管组的VECG10主波及P波:15例病人中,3例可分辨P波、QS波,12例不可分辨。此组的主波方向与到位组VECG15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异位组VECG15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6.VECG15的P/QS波幅比:P/QS波幅比大于50%者,到位组有32例、异位组0例;P/QS波幅比小于50%者,到位组6例、异位组9例;P/QS波幅比大于25%者,到位组37例、异位组0例;P/QS波幅比小于25%者,到位组1例、异位组9例;P/QS波幅比大于12.5%者,到位组38例、异位组0例;P/QS波幅比小于12.5%者,到位组0例、异位组9例。到位组与异位组VECG15的P/QS波幅比相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7.VECG10、VECG15、VECG20三种不同静脉导管长度VECG的P/QS波幅平均比值:异位组无明显变化。到位组有非常显著变化,其中以到位组VECG15为最大,与VECG10和VECG20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异位组与到位组相比较,后者明显大于前者,P<0.01。 8.VECG波形特点判别导管尖端位置的成功率:根据导管到位VECG为“W”形波,导管异位VECG为锯齿波,以及P/QS波幅比的变化规律,判别导管到位或异位成功率达100%。 结论 1.VECG监测可准确反映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管尖位置是否位于中心静脉。 2.静脉导管到达中心静脉时VECG均为“W”波,异位时为锯齿波。此组研究表明VECG可用于监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 3.动态观察VECG变化,可即时反映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方向是否正确,即在推进中如VECG为W型且P/QS波进行性增加,提示导管到达中心静脉VECG呈现锯齿型波且P/QS不变则提示导管方向不正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活体荧光染色剂CFDA-SE用于标记兔眼IPECs的可行性。 研究使用酶消化加机械分离的方法分离培养兔眼IPECs,将传3-4代的IPECs分别用5种不同浓度的CFDA-SE及3个时间
“营改增”指的是税改前缴纳营业税的个人或者是企业只需要对产品或者是服务增值的部分缴纳增值税,无需在缴纳营业税.在建筑工程中落实“营改增”税收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建
喉肌电图是研究喉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肌电检查可以了解喉神经肌电生理活动的特点,可以诊断喉的神经肌肉疾病,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喉肌电图检查己开展数十年,但尚无
本文探讨了羊膜移植在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的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在眼球壁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2的含量
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对脑电双频谱指数和眼内压的影响,同时研究瑞芬太尼用于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方法: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病人依所给瑞芬太尼靶浓度的不同随机分
研究背景  半月板撕裂是膝关节运动创伤中最常见的病种。在西方国家,内侧半月板撕裂远多于外侧半月板撕裂。而在中国,外侧半月板撕裂远多于内侧半月板撕裂,这可能与中国盘状半
目的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选取在本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接受
本文探讨了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薄层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57例小肝癌(SHCC)患者的CT图像。采用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薄层扫描模式,三期增强扫描分别
本文通过检测耳蜗中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含量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对噪声性聋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雄性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第2组噪声暴露,且
  目的:观察熊果酸诱导的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途径及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熊果酸处理HT-29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熊果酸对HT-29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