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计异象指投资者在依据已有的盈余信息来预测未来盈余的时候发生了系统的偏差,从而可以利用会计应计的信息构造投资组合从而在未来获取超额回报的现象。应计异象触及会计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并对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础——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挑战,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已经在一些海外资本市场发现应计异象存在的证据,国内较早期的研究也发现了应计异象在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证据,而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国资本市场在最近几年中应计异象的存在性问题。我们选取2001年至2006年期间的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仿照Slaon(1996)的思路展开研究。我们首先检验了应计和现金流在对未来盈利预测能力上存在差异,结果发现现金流对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测能力高于应计对未来盈余的预测能力。然后,我们借鉴了Mishkin(1983)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检验理性预期假设分析方法,以持续性为比较基准,通过比较应计和现金流在持续性系数和市场定价系数在统计上的差异,并未发现应计异象存在的证据。最后,我们以图示法和投资组合构造方法,同样没有发现应计异象在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证据。在剔除了亏损公司的影响之后,也没有发现应计异象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存在,并且各种检验方法对分年度数据的检验都发现了类似的结论,应计异象在我国最近几年的资本市场中并不存在。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独特的特性有关,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投资者并不是完全根据上市公司所自主披露的充分有效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各种市场非理性行为还广泛存在,同时,我们的研究在方法论和研究范畴的选择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和细化,通过采用更精确的计量方式与定价模型,将会得出更多有益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完善的建议,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