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脱贫攻坚成为全民话题、全民行动。民政部下发的《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社会工作者理应承担相应的角色,助力脱贫攻坚。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面临着人口数量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突出困难和问题,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贫困的实质是能力的缺乏。脱贫,不单单要看收入上是否达到标准,更要看脱贫能力的提升。个案工作介入贫困残疾人脱贫能力提升有其必要性,也有优势,诸如理念优势,方法优势,理论优势。本文以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贫困残疾人的脱贫现状以及脱贫能力情况,我们发现贫困残疾社会保障相对较好,但脱贫能力存在多方面不足与受限。诸如存在劳动力不足,文化程度低,技能缺乏,脱贫信心不足,家庭和社区支持系统不强,康复弱,无障碍设施差等。为进一步研究个案工作介入效果,本文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八次专业的介入活动,着重研究提高其技能水平,改善心理健康,提升资源链接能力,增强家庭支持系统等四个方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改善心理健康,树立脱贫信心是脱贫的先决条件;社会工作服务要与现有扶贫机制结合起来;发挥案主优势,有针对性的技能提升是脱贫能力提升的突破口;贫困残疾人的资源链接利用能力是脱贫的重要保障。反思认为要加强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残疾人脱贫理论研究,壮大社会工作者力量助力脱贫等。